推开村上隆的铁皮艺术工场
2008-11-19 10:25:29《典藏·今艺术》
村上隆
提到日本当代艺术界当红的艺术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许多人总会想到他在艺术以及经营规划上的丰功伟业,例如2001年,他以个人的力量成立了「Kaikai Kiki」艺术公司,代理经纪艺术家,建立画作与延伸商品的生产线,同时间开始举办一年两次的「GEISAI」艺术祭,聘请西方艺术、市场界具影响力的人物以评审的身分到场,在评选过程中,无形中让日本当地的创作被更多key persons 了解;2003年,他为Louis Vuitton设计的第一款手提包问世,其名声透过LV以飓风的速度螺旋快速上升,顿时间几乎就连不知艺术为何,从未踏进美术馆、画廊的人也开始知道村上隆;2006年他发表《艺术起业论》一书,公开解密如何成为一个成功(赚钱)的艺术家。
而2007年10月,当他以洛杉矶当代艺术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为起点,举办巡回个展时,他甚至大剌剌地与LV在美术馆内开设一家专门商店,贩卖起他所设计的LV包包,企图挑战艺术与商业的界线、让观者正视「内心存在的欲望」,此举引发许多讨论与争议,而村上隆的名字却也往往跟他的野心与金钱符号链接在一起。
但在这一年间,因采访之故跟他见面,实际上,却发觉他其实没有我先前想象那么地商业,他的艺术企业,某种程度上显得很朴实;当参观他早期的工作室与现存的「艺术工厂」时,我深深的感到:他今天有这样的成果,靠的是极少的一群人(他自己也包括在内),以拼命三郎的姿态,埋头苦干地在现实中「硬作」所成就的结果。所见的是村上隆的另一面——一个与市场价值的闪耀光芒、LV包无关的村上隆。
铁皮屋底下的艺术工场
村上隆在日本与纽约长岛(Long Island)各设有工作室,共有近100位左右的员工,在日本的据点分别为位在埼玉县的昭霞(Asaka)工作室、三芳工作室,以及东京元麻布(Motoazabu)的Kaikai Kiki办事处;而不管是昭霞或三芳工作室,其中没有什么豪奢的建筑与fashion的设计,相当地简朴,多为木造或铁皮搭成的小屋、楼房,以他从2002年以来,一件雕塑作品可拍得30万美金以上,新作的禅系列作品在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的平均售价为100万至150万美元的身价而言,他的工作室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刻苦,顶多能称之为干净简洁。
村上隆在一规划让外界承租的「丸沼艺术村」里租下三栋房,变成自己的昭霞工作室,里头分别是他早期的画室(空间并不大,约15坪左右,在今年5月之前,村上隆一直都在此创作)、给旗下艺术家使用的画室、以及一间仓储中心(昭霞区的工作人员共有13人)。
「仓储中心」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具规模,但实际上它仅为一层楼的老式平房,里头存放着Kaikai Kiki旗下艺术家的创作延伸性产品,例如海报、明信片、T恤、版画等,它们被整齐有序的安放在一层层的柜子或纸箱里,每一个柜子上头,很阳春地贴着一张便条纸,上面印有供快速辨认的内存物品图片,并写着日期与存货的数量,现场的工作人员,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从今年9月才刚开始学习、进行计算机化的作业统计与纪录,过往全为人工计数。」而这些货品会在接到订单后,发送至日本固定配合的美术馆商店,如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的礼品部、书店中。
工厂化的制作流程
另一方面,村上隆的三芳工作室则被规划为:一楼的物流中心与二楼的制作中心,一楼与一般工厂无益,铁皮屋和着水泥搭建而成的厂房内,堆置着几件大型的半成品雕塑,以及套色用的绢版。搭上大型电梯前往二楼后,即进入开阔的制作中心,里头有几位穿着有型的工读生,聚精会神、不发一语地从事手边的工作——看着画布倚靠的墙壁上贴着的计算机草稿、色票,用极细的画笔在画布上为一朵微笑小花填色、为作品喷漆、修边、磨砂……。
在此有10位正式员工与50位工读生,这些工读生们多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为当地艺术院校学生,利用课余假日到此打工。到此工作近3个月的工读生东明美表示,她在高中与大学时皆就读美术系,这里的工读生多半是透过朋友介绍进来,假日时她一天工作长达9小时。
一般来说,当村上隆构思出一作品手稿时,他的设计团队会把手稿转化成计算机绘图,紧接着按稿制作绢版(外包给专业制作团队,有时单一作品需要制作40张绢板),再以雷射绢印的方式把初稿印制到画布上,工读生们即接续按照固定的色票,标出的颜色与计算机稿显示的位置上色(有时一件作品会使用高达3000多种颜色),而在每一个步骤进行的过程中,现场会有正式的员工监督,在认可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最后由村上隆本人加以确认是否须作修改,若没有问题,作品即可送到物流中心。
村上隆旗下的艺术家Mr.也承袭了这样的制作流程,在他狭窄的三层楼的工作室里头,有10个助手正替他完成作品(他们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8点),即使Mr.不在家,这些工作也丝毫不会停滞,作品还是一张张不停歇地产出;虽然当代艺术重要的是「观念」,执行创作的技术层面可交给他人,沃荷(Andy Worhal)、孔斯(Jeff Koons)、赫斯特(Damien Hirst)的工作室里有为数颇多的受聘助手,这早已经不是新鲜事,然而当我看到这些年纪轻轻的助理们替村上隆与Mr.完成一张张的作品时,不知怎么的竟还是感到有点心惊,属于艺术家手创的灵光,在作品为因应市场而大量制作的今天,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然而Mr.本人就住在铁皮工作室楼上,里头堆着一本本的杂志、漫画、书报、录像带,没有任何华美的装潢、或除了维持生活基本机能之外的摆置,生活中好像除了睡觉之外,就是创作。
植物的自然养份与启发
而在村上隆的昭霞工作室外头,他特别规划了3个植物培养区,露天的广场上,一缸缸养在瓮子里的莲藕花努力吸收着阳光,一旁还有养在保丽龙盒里的花锵鱼,两大温室区里,上百种各式各样,有刺的、没刺的、开着小花的、稀奇古怪的仙人掌高高低低地并排在其中,在过去,村上隆经常自己照顾这些植物,或来巡视这些小鱼是否健康长大;他自己说道:「我不太喜欢寻常的美,在日常生活中,我偏爱在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发现美感,就像是这些仙人掌,或是长期合作、每天为Kaikai Kiki办公室送来一盆花的花艺设计师的设计,都常常带给我很大的启发。」而植物的自然造型,确实也显见在他的创作中,例如香港苏富比10月夜拍中,村上隆的《Flower Matango(a)》雕塑作品里头,许多不规则的藤蔓即由一圆球体的花朵孢子基座向外延伸、扩张,这些蔓生、回旋的根茎为作品带来生意,以及如乐曲般带着轻快、跳跃的节奏,而花朵也拟人化地有了微笑的脸庞。
自然的启迪与影响也显现在村上隆旗下的艺术家佐藤玲(Rei Sato)身上,佐藤玲在2008年时,曾撰写一本介绍昭霞工作室的小册子(注1),当中纪录了她在那所观察的世界,里头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每当我抵达昭霞工作室,总会感到十分宁静与放松,在这里,我彷佛可以听到仙人掌们呼吸的声音……」,佐藤龄的画作也常出现栽植植物,或拿着追捕蝴蝶的网子,优游、奔跑在草地上的女孩,女孩脸上的笑容与画面中和煦的阳光,透露着温暖的气息,然而,若非有这样的工作环境与长时间的观察,画作中的情感或许不会那么真切。
着重技艺的艺术修炼
除了佐藤玲、Mr.之外,目前村上隆的Kaikai Kiki公司还签下另外5位艺术家,分别是高野绫(Aya Takano)、青岛千穗(Chiho Aoshima)、小出茜(Akane Kolde)、坂知夏(Chinatsu Ban)以及国方真秀未(Mahomi Kunikata)。
村上隆于受访时表示:其实这样的合作关系,都是一种机遇与缘份,艺术家的作品与性格,并非是决定是否与之合作的关键因素,旗下签约的艺术家,事实上很多都是多年来的朋友,或是担任自己10多年的助手(青岛千穗在成为艺术家之前,即担任村上隆的助理,负责把他的手绘作品草图计算机化)。
村上隆十分尊崇日本传统对于技艺(craftsmanship)的重视与修炼,他认为这是日本的灵魂、精神所在,而艺术家也是像早期的学徒一样,需要接受导师在技艺上的培训,并遵循导师的方式(如果新生代的艺术家认为他们需要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想依循、接受训练,他完全不会阻挡他们离去),他甚至坦言:就连「天份」都可以被养成、塑造,每个人之间的天份并没有差多少,而要在艺术界成功,倚靠的也不仅只有天份而已,而所谓的艺术作品,不知道作法、卖法跟宣传方法,是无法产生的。技艺的培训,无非让艺术家「知道作法」的基本步骤。
村上隆会定期给予这些艺术家们指正,也常透过考验,试图激发出艺术家最极致的潜能,他表示,自己与这些签约艺术家的关系就像是「教练」与「选手」一般,教练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选手在竞技场上获得金牌,但选手可能会受伤、会遇到心理障碍,除了教练之外,还需要心理咨商师、医生……来帮助选手。而他也尽力地去为艺术家们建立这样的环境,所以才会创立了Kaikai Kiki公司。而除了像学徒制的技艺训练之外,Kaikai Kiki还有学长姐制,新进的艺术家会被安排由一位经验较丰富的艺术家担任教导与督促,例如小出茜的指导者即为佐藤玲,她们有时会共同使用同一画室,或一同创作。
Kaikai Kiki日本总部:Gallery+Bran Stone Office
而Kaikai Kiki的日本总部是一栋外观平凡无奇、低矮的三层楼白色建筑,对面为一家有着许多老树的医院(爱育病院),旁边紧邻一所中学(麻布中学),整栋建物整体相当干净整洁,主要分成两个部份,一为地下室,即今年三月刚开幕的「Kaikai Kiki Gallery」(注2),二为二、三楼的办公室,前者开放给大众参观,后者则有严格的门禁管制,虽然有透明的玻璃大门,但门户的开合皆由二、三楼的工作人员所控管,除非经过预约,一般人难以进入。
9月中旬时,画廊里头正举办村上旗下艺术家高野绫(Aya Takano)与青岛千穗(Chiho Aoshima)的双个展,高野绫在不少画作中,以医院为背景,描绘了许多少女的奇想与生活经验,青岛千穗则援引日本传说故事作新版本诠释。展览中其雕塑作品因为只有两个版数,价格保留,但其与高野绫的平面作品售价从45万至1350万日币不等,画廊的经理表示:近期因为国内外拍卖会的缘故,日本艺术家的作品受到许多关注,很多人对作品有高度兴趣,但是画廊会慎选买家,并不希望把作品卖给「炒家」。开幕当天画廊会场相当热闹,除了大批媒体外,村上隆并亲自接待了许多藏家。
走上二楼的Kaikai Kiki公司,电梯口迎面而来的是一盆典雅的绿色盆栽,进去之后是一个偌大的会议室,这里是kaikai kiki员工脑力激荡、开会、检讨活动事宜、媒体接待的场所,此外还有两大区块的办公室,设计相当低限,办公桌之间没有阻隔,呈现一开放的场域;其中一区主要是设计部门,另一区项目与营销部门,参观的当天刚好是假日,显得特别安静,里头的工作人员说,若是平常日,这里通常是很忙碌的,Kaikia kiki东京的办公室约有40位员工,分成不同的部门,每个人手上都分别同时有好几个不同的案子正在进行,例如企画GEISAI的活动、管理旗下艺术家、展览合作案洽谈、Mr.今年首度制作的电影拍摄与事后宣传等事宜;三楼则是动画制作部门。
在此工作长达2年的项目助理西本京子(Kyoko Nishimoto)说:工作时村上隆要求十分严格,工作案常紧锣密鼓地一个接一个,加班乃稀松平常,例如可能今天晚上才刚从纽约监工回东京,隔天凌晨5点就要去机场接机,带重要的客人到GEISAI会场参观、介绍当地画廊,工作行程相当压缩紧密,极度消耗心力,但也常能在其中获得不同的体验与能量,再加上,村上隆本身也是个十分「拼命」的老板,她常常加班至半夜回家后,隔天进公司还看到村上隆躺在地上、或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见他如此,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
No limitation, No End
不管是在GEISAI的会场上,或是展览、活动的现场,村上隆似乎总是有用不完的精力,或说是他彷佛一直逼迫、鞭策自己不断往前进、挑战自己的步伐,时间好像永远不够用,计划一个接一个,他与他的Kaikai Kiki团队正一步步地实践他对于艺术的理想,而这个理想,无疑是相当入世的、无限扩张的,可能直到他倒下的那一天才会告终。村上隆身边的工作人员曾说,他张开眼睛,想的、做的就是工作;而村上隆几乎把Kaikai Kiki公司当作他的「家」,在他商业化的策略之外,人们可以轻易感受的是他对于艺术的热情。
(责任编辑:汉唯天)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