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市需要新鲜血液
2008-09-03 11:46:20《收藏投资导刊》
去年8月,经过多方调研,中国证券报创办了《收藏投资导刊》,搭起了艺术品通往财经行业的桥梁,一年来,不少财经行业人士通过本刊加深了对艺术品市场的认识,以各种方式参与进来的不在少数;艺术品行业的各相关机构和人士也加紧了对财经行业的推广和渗透。导刊在财经界和艺术品行业的影响力已见成效。要感谢的人很多,值得回味的也不少,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在本刊创刊中的寄语说得非常形象:联姻共赢,如此联姻既是康庄大道,也是终南捷径。在与财经行业人士打交道的这一年中,有不少交往让我历历在目。
记得在今年年初报社举办金牛基金颁奖晚宴上,报社同事向在座的嘉宾介绍我时,当得知我是负责导刊时,大家表示了浓厚的兴趣,许多基金经理和参会的财经行业人士纷纷前来交换名片。在与他们分别进行短暂的交流后,他们都表示对艺术品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看导刊,他们一些人还直接在进行着艺术品的收藏,甚至还有几个基金公司正在做着成立艺术基金的调研。
上海一从事金融投资的人士近几年转战世界金融投资市场,收益颇丰,时常通过朋友介绍购买些艺术品装点家居,本刊创刊时就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创刊一年来,经常和我交流金融投资和艺术品收藏的心得,本刊成为他的必读艺术类刊物。在财富增长的同时艺术资产也水涨船高。
杭州某上市公司董事长企业管理工作繁忙,把所有业余时间都交给了艺术品的鉴赏和收藏。对本刊的独特定位表示了高度的关注,记得他在看了本刊后曾给我发来如下的短信:我在出差的路上,完整地读了你给我寄来的刊物,十分十分地喜欢和看好。为了表彰你,我要掏钱订20份送给我朋友。今天没有比看你的刊物更开心的事了!今年我们开辟了这个"导刊导论"专栏,各方面反映强烈,他也在第一时间来电表示了自己的喜爱,向我拷贝了系列导论文章。日常办刊中,我们经常交流,为本刊提出许多有益的意见。
东南亚一从事地产的华人收藏家对本刊的定位也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尽管我们相隔遥远,他来北京时我们经常见面,他在印尼办艺术活动时我也会成为他第一个媒体邀请对象。
以上是一年来与财经人士接触的典型经历,其他晤面、致电、来信等方式表达对本刊物的意见和投稿者还有不少。一些媒体在做有关市场选题的采访时,还不时地会拿我作为财经行业人士的代表,问我财经人士会怎么看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或许是对我们从事媒体人士的最高褒奖。
如今,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看法又处于扑朔迷离中,这个时候需要的是那些真正对艺术品有强烈兴趣并且能从长远角度来对待艺市的藏家。在我们接触的大量从事收藏的财经人士中,尽管他们都处于投资或是实业领域,或许是由于做着整天与金钱打交道的工作,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把艺术品当作短期投资工具,在其中倒买倒卖,而是把艺术当作他们的精神寄托或是家居装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这种力量或许对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更为有益。然而,他们参与到艺术品行业中来首先得以了解艺术界的各方面发展为前提,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他们了解艺术又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或角度,导刊需要持续关注的就是他们的这种方式与角度。
(责任编辑:王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