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应重视对数码设计基础理论的教学
2008-08-29 10:24:31《大艺术》
引 言
计算机教育在高等美术院校的广泛普及大约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的,这是美术商业应用市场逐渐过渡到数字化时代的市场需求。计算机操作水平成为衡量设计类专业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各大美术院校在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相关应用课程。
在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了《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几点意见》(即[1997]155号文件)和2004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白皮书”之后,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逐步规范并形成规模,已经¬影响到整个美术教育中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体系。
一、高等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社会需求引导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发展的进程
高校扩招使就业率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向,美术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发展也是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发展的。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
1998年前是第一个阶段,主流市场仅需要大量将设计方案简单数字化的低端数码设计人员。这段时期美术院校中开设计算机课的专业较少,性质也类似于辅助课程。学生只要掌握了几个最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使用,就会很大程度降低就业难度。因此,这段时期的教学要求很低,仅以完成基本操作和简单范例为目的,甚至社会上的软件培训机构成为设计类方向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力量。从当时主要的专业书籍名称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都是“Step by Step”级入门教程,这是高等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的起步阶段。
1998至2002年是第二个阶段。客户需要更加复杂精细的作品,设计师得更全面的掌握某些软件的深度应用才满足项目要求。因此,教学难度也随之增加,计划课时一再延长,甚至将一个方向细分成多个教学模块,渐进式地安排在不同年级开展。专业书籍也相应改变编写形式,针对各主流软件推出了多种类似于字典般的大部头,力求100%的包含所有工具命令的使用方法。
2002年后的第三个阶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标准,社会上的软件培训机构逐渐出设计类领域,主流计算机教育回到美术院校。此时,更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结合具体的创作展开,学生的作业也以创作为要求,而不只是简单临摹课堂范例。同时,相关技术并没有停止发展,新的大型设计平台和大量辅助性软件和插件也进入课堂中来。教学的强度、难度和广度都迅速提高。
1.2 教学要求的提高导致教学矛盾逐渐显露
计算机课程和其它经¬过了几十年教学积累的课程来比,毕竟还是个新兴课题,相关教学的开展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矛盾都随着教学要求的提高而日益明显。就现象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自学能力较差,使课程起点较低,过多的教学时间花费在一些入门基础知识上,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深入拓展,教学难度受到制约;
第二,相关科目数量增加,教学内容增多,学生不能理解不同科目之间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过分强调软件的特殊性,而忽略数码艺术的共通性,相同的模块出现在不同的软件中,不能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学习,容易遗忘,学习效率低;
第三,软件更新极快,新的软件又层出不穷,学生却不能够及时地以已学知识为基础,发挥拓展性思维,尽快地掌握新知识,学习能力较差,后劲不足;
第四,相关课程关联性不足,学生难以进行项目的整体调控,实际应用能力欠缺。
市场主流的创作技术在进入课堂教学时本身已经¬压缩,再加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得教学效率跟不上教学的要求,学生中优生率过小。因此,对美术院校计算机教学思路的调整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教学中应强调数码设计基础理论的教学
众多功能各异的软件不断出现,飞速的版本升级和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让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唯一的办法只有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具备更强的能力。
就目前教学情况看,虽然课程比重增加,科目划分细化,但大都是结合某种表现方式而开设的应用型或创作型课程,缺乏宏观的对计算机数码设计基础理论教学。
一方面,不同科目各自独立的基础部分重复占用课堂,浪费了教学时间。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在基础部分就不能广义的来理解数码艺术,进入专业教学后就更容易受限于局部,限制了思维扩张。数码艺术中不同表现方式的差异远不及国、油、版、雕之间那么大,更何况这些传统纯艺术专业方向都有相同的基础教学内容,因此,数码设计的基础教学应尽快形成教学理论,并应用到教学中来。
再有,数码艺术和传统纯艺术专业相比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技术的淘汰频率快,如果在技术掌握上不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将会很快被淘汰。学习能力要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基础,对技术发展方向的预测为导向才能逐渐培养出来。
因此,高等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应重视对数码设计基础理论的教学。
三、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解决的一些重要认识
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不应该以表现形式或软件为单位,应不拘束于专业方向。虽然仍是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但在教学中应当着眼于计算机对数字影像的基本处理思路和流程,宏观地阐述数码艺术的技术本质。同时,将今后教学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进行整体的横向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以下列举了一些应当讲解的部分概念,以此具象化本文所述数码基础教学范畴。
3.1 软件的分类和主要的工作流程
通过对设计软件进行归类,并提取主要特征和流程,有助于让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把握学习的方向和步骤。在众多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软件中,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阵营:创建类软件和编辑类软件。
创建类软件主要用于从零开始杜撰出项目所需的新对象。它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首先选择基本创建工具创建“基础对象”;然后对基础对象进行修改,包括对形状、颜色和其它属性三个方面的修改,得到“经过修改的对象”,这往往是设计目的的一个局部,因此需要多次重复这个流程,得到所有局部;最后对这些局部进行整合,完成最终结果。当然,如果需要制作动画,就还需要进行动画编辑的步骤。
创建类软件大都提供了对对象底层元素(如点级别)的编辑,并且拥有多种编辑工具,这是编辑类软件所不具备的。
编辑类软件一般不用来创建,就算有,也只能创建简单的辅助对象。它主要用于对已有对象进行校正或后期处理。这些原始素材可以由其它创建类软件所创建,或以设备获取。
理解软件工作的主要流程,在学习软件技术时,能够把握有效的学习线索。理解软件分类的原¬则,在创作中容易确定在各个步骤应当采用哪一类的软件来完成。
3.2 “细分”是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最有效的思路
计算机最基本的操作是创建和修改,但它不可能给设计师提供可以一次性创建任意复杂对象的工具或对任意复杂对象进行一次性修改到位的命令。如果有,那么就只是针对某一个常用效果的专门模块,如三维文字动画¬制作工具Ulead COOL 3D,三维动物、人体造型和动画¬制作工具Poser。但这类工具不能够让设计师创造更具个性,更符合设计要求的作品。就像傻瓜相机一样,虽然只需按下快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却无法对作品进行精细深入的处理。
在专业设计平台中,对于复杂的设计目的,应该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细分,化繁为简,这是每一个数码设计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创作意识之一。根据对象的结构、脉络,将其分解成若干简单的局部,逐个建立,最后再将这些局部进行整合,完成作品。其中,关键在于细分的方式。合理的细分能够保持清晰的工作流程、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工作质量。
“细分”意识贯穿在计算机相关的所有课程之中,让学生建立起“细分”的思维观,能使学生面对项目时,找到从哪里开始。
3.3 局部以多种方式融合成整体
如前文所述,复杂的设计目的最先实现的是若干局部,那么怎样对这些局部进行整合呢?很多学生要花较长的时间才理解整合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摆放在一起,相同的对象通过不同的整合方式,在形态和属性上都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又要花更长的时间才明白原来这么多看似不相干的功能其实都是一种对局部的整合。而这些是在多个专业方向中最常用到的基础知识点,如果在进入专业学习前能够对“整合”有一个更广泛的认识,会极大的降低以后的教学难度。
对于整合主要可以分成两大板块,其一是形态的组合。
比如组合后色彩的变化,主要采用层叠效果。当对A和B进行组合,如果它们有重叠的地方,除了最直接的“遮挡”以外,还可以将重叠区域中A的数据与B的数据进行某种公式的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显示在重叠区域,计算公式有多少种,那么,一样的A和B,一样的位置关系,却会因为计算公式的差异而形成多种效果,这便是所谓的层叠效果。
层叠效果通常以图层为单位进行处理,在位图处理程序PhotoShop和视频处理程序After Effect、Combustion、Premiere中使用频率很高。Flash在8.0版本也引入了层叠效果,虽然命令出现的位置不同,但原¬理和结果都是相同的。
其二是属性的组合。
比如位置的关联。将A和B组合在一起后,移动A的位置,B也会做相应的变化。但更多的情况我们并不需要它们保持完全一致,由此又会导出很多新的关于组合的知识点。首先,可以确立它们的父子关系,子物体会跟随父物体,但父物体却不会跟随子物体,这是链接。关节运动也是一种链接,只是加入了反向动力学。对于更加独特的位置关系,还可以用到参数关联或自定义表达式关联。比如,当A在两个轴向上运动时,如果需要B的x轴跟随A的x轴运动而y轴却向着A的y轴相反方向,在Flash中可以通过如下脚本来实现:
B._x=A._x
B._y=-A._y
由此可以看到,从最基础的整合开始,可以引出很多以后的教学难点,虽然学生在基础课程内不能够掌握其具体的运用,但却可以对这些问题产生牢固又相互联系的记忆,理解、并应用这些整合方式可以使效果更丰富,工作更简化。并且还会体会到“关联理解”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在今后的学习中去主动关联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提高理解力和学习效率。
四、基础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基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理解自己创作工具的本质和原¬理,而不需要过多的介入具体的操作。学生可以很轻松的环顾数码艺术的全貌,使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之前就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节奏,并明白自己所学方向和相关专业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效率。因此,为了让计算机教育适应教学要求的发展,应重视对数码设计基础理论的教学。
(责任编辑:王宇)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