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品田:重振手工,激活民俗

2007-07-30 08:34:02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吕品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产生是以手工生产方式为现实基础、以传统民俗为生态环境的,其当代生存和发展同样无法脱离这样的基础和环境。因此,建议把重振手工、激活民俗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重振手工   所有人类传统文化形态都体现着特定民族生存环境、条件和方式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构成支持各民族社会生活和谐而持续展开的基本条件,是民族生存体系的核心价值。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维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生存体系的文化差异性,使之以鲜活的样态存在于当代社会生活,成为现实生态系统的实际构成。一定的物质文明形态有一定的生产方式,而一定的文化形态同样关系着一定的生产方式。要想根本地维护文化差异性,就需要维护产生文化差异性的现实基础,即需要从生产方式这个基础上着手。从根本上说,对中国非物质文化形态造成冲击,使之日趋“遗产化”的一个原因在于现代文明所倚重的大工业生产方式。   大工业生产方式是拒绝差异性的。它割裂了空间和时间在人的劳动过程中的自然统一,消除了各自的局限性。它的分裂的“时—空”结构排除了时间绵延和空间变化所造成的复杂性,免除了对付和处理这种复杂性的经济学负担。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劳动”被作为一种具体的制造活动而预先以数学方式加以描述和设定,所有的东西都在理性规划中被明确化,所有的偶然因素都被这种理性的逻辑所排除。针对具体制造目标而展开的“劳动”,形成一个封闭而稳定的循环运动体系,“生产力”的运行情况尽在预先的掌握之中。这一切确保了资本投入的一次性和准确性,具有极大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基本逻辑是技术理性,它强调“标准化”,因此注定要消除所有“文化差异性”。在手工生产中那些牵涉人的丰富性因而“拖泥带水”影响生产效率的特点,诸如“审曲面势”、“因材施艺”、“随心所欲”等等都被大工业生产方式所否定。在现代情境中,只要大工业生产方式成为唯一的生产方式,民族社会生活及其传统文化形态便会日益丧失其差异性。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定眼光来看,这意味着所有的保护对象都无法从生存基础的意义上获得它的生命活力,得到真正的生态的维护。   我们不能指望老百姓把他们的生活状态永远锁定在过去的时间点上,这不公平也不可能,因为生存时间和生存空间不可分割;不能像一些“生态博物馆”那样把文化保护变成一种毫无生活真实性的“文化表演”,因为生活形式和生活内容不可分割;也不能通过呼唤、倡导那种毫无社会生产方式保障的“保护意识”来形成文化保护的社会氛围,因为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不可分割。文化保护的关键,是要保护文化的“生产方式”,使之不断被“生产”,成为永葆生命活力并与时俱进的活文化。倡导和发展手工生产方式,就是要保护文化的“生产方式”,这是避免中国非物质文化形态被人为外力逐出现实生态系统的最有力的手段。   文化保护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它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文化表现形式本身的保存,还必须综合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方面面的现实利益的维护。对当代中国而言,重振手工生产方式会带来一系列的重大现实利益,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利用再生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工业生产方式的优势取决于工业技术的反自然本质,工业化开发不可避免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的破坏。手工生产方式主要利用当地再生资源,靠“体力”和“技巧”生态地开发物利,不破坏和污染环境。   2、投资小,见效快,范围广——工业生产方式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生产方式。手工生产方式不必依赖现代技术和巨额资金,只需人勤手巧,略加培训和扶持便可快速而大范围地实施,这也有利于全国各区域保持同步而又协调、平衡的发展。   3、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就业机会——工业生产方式的至高效益境界是“无人工厂”,在工业化一途失业趋势不可逆转。手工生产是劳动密集型生产,对劳动者的性别、年龄、素质或禀赋有最大的宽容性,可接纳最广大的劳动者,就业机会无限。   4、安民于本土,维护社会稳定——工业生产是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走工业化一途无法逆转过度的城市化潮流,遏止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幅度人口流动。手工生产属于“在家干活”,吻合信息社会“在家办公”的理想,可安民于本土,稳定基层,化解“民工潮”。   5、利用人文资源,开发文化经济——手工生产方式包容差异性。以手工生产方式来开发经济尚不发达的地区,可以保护多样的地域文化,利用当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具有文化附加值的特色产业,形成利于国计民生的文化经济。   6、造就丰富的人文景观,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工业生产造成社会生活和世界景观的单一化。手工生产包容差异性的展开过程本身就是一道无需专门营造的而又无比丰富的生活化人文景观,可以直接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并有一般旅游消遣所不及的人文教化作用。   7、满足个性化需求,消解炫耀型消费——单调的工业产品无法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需要,以致造成奢靡、纵欲的“炫耀型消费”。手工产品绝无重复的丰富性特别适合现代个性化需求。在生态保护区采用手工生产方式,并与中心城市的工业生产携手合作,可强化产品个性,吸纳个性化需求,消解炫耀型消费,并节约自然资源,净化社会风气。   二、激活民俗   民俗是民族文化贯彻社会生活的机制,是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表征和传承延续方式,是激发民族民间艺术的人文生态空间。百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移风易俗”,强调以标准化的“习俗”——合乎大工业生产要求的理性规则来取代民间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民俗被认为是迷信落后的东西。清除了民俗,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也就失去了它所产生的社会环境。风非不可移,俗非不能易,但风俗的移易从来是顺应文化发展规律的自然而然的过程。现实中种种自贱自毁式的“移风易俗”,加上国际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外力冲击,让我们为中国非物质文化的生态环境深感忧虑。   民俗机制是文化保护的切实保障,如果没有一系列经济、社会、信仰和游艺方面的民族习俗以及相关的节日,保护民族文化或文化民族化便会落空,便会成为“无土栽培”或“温室培育”。当代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心需要“下降”到社会基层,需要激活民俗,靠民俗机制和民众的自发力量来实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复兴。当民俗活跃起来了,也就不用担忧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了,也不必居高临下地去为老百姓作刻意的生活设计。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生发和开展从来都是以民俗为动力的。   或许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激活民俗:   1、强化传统节日的功能和影响——可以考虑增加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为法定节日,对于这些重要的节日以及其他一些传统节日,如乞巧节、寒食节、重阳节等,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应作依俗的安排和引导。   2、制订公民礼制仪规。建议政府根据民俗传统和当代社会实际制订系统的公民礼制仪规,譬如婚礼、寿礼、丧礼、祭礼、出生礼、成人礼、入学礼、就职礼、交往礼以及服制等等,以期在国家礼制框架里形成以伦理道德为纪纲的礼仪性健康民俗。由此,作为表情、象征、纪念、勉励、祝愿之“仪式”或“礼物”的民间艺术,也将获得生态的发展空间,并发挥超越物质价值的人文教化作用。   3、予尚有活力的传统民俗活动以宽容,如借助寺庙、祠堂、节日庆典、地方戏和其他民间艺术形式进行的宗族文化活动;作为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小庙和自发性的信俗艺术等等。   4、利用大众媒体大力宣传传统民俗文化,给民间说唱、民歌、民谣,民间美术、民间歌舞、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等以充分的表演和展示空间。同时利用现代技术,赋予一些传统艺术形式以现代形态,如把木偶、皮影等表演艺术形式影视化,以期扩大中国审美模式的影响,从审美趣味和认知方面增进对中国文化品格的认同,造成有利于文化保护的主体条件和社会环境。   5、在日常生活中提倡中国习俗仪规,如行鞠躬礼、拱手礼、着中式服装、循中餐规矩等等;在大中小学校、政府机构、社会服务行业、演艺界广泛展开中国传统礼俗文化教育和行为举止培训。在政府举办的庆典、开幕式一类的公共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一些中国传统礼仪形式,以产生上行下效的影响。

(责任编辑:刘晓琳)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