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独家正文

【雅昌专稿】宋徽宗自比锦鸡“五德俱全” 带你走进有趣的“鸡文化”

2017-01-06 08:28:18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晓萌 

  【编者按】2017是中国农历鸡年。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禽,鸡自古便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并被视为喜庆吉祥的象征,是文武兼备、勇敢仁义、守信准时的“五德之禽”……2017年1月6日,“锦绣鸡——南京博物院藏鸡文物展”亮相,从不同侧面向观众诠释鸡的形象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今天小编带你走进中国古代那些有趣的“鸡文物”,背后蕴含着哪些“鸡文化”?

东汉绿釉陶鸡 南京博物院藏

清同治白地粉彩鸡石菱花形瓷碟 南京博物院藏

六朝红陶鸡房 南京博物院藏

  艺术品中的禽鸡“五德”

  西汉初期,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谓鸡有“五德”:“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这几种美好的品德正是古人推崇的君子之德。

《芙蓉锦鸡图》,绢本设色 纵81.5厘米 横53.6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芙蓉锦鸡图》是北宋徽宗赵佶绘制的一幅花鸟画,图中描绘了一只锦鸡飞临芙蓉枝头,回首翘望彩蝶的场景。右上角宋徽宗以瘦金体题“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锦鸡就是雉,按儒家“瑞应”说,它的出现是“圣王”出世的象征。所以这幅作品又有政治意义,宋徽宗将自己比作“五德”俱全的锦鸡,并要求大臣也要具备儒家文、武、勇、仁、信这五种伦理品德。

王渊《花竹锦鸡图》  元 绢本 立轴 设色 纵175 7厘米,横110 1厘米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郎世宁《锦春图》 清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统治阶级需要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所以与鸡相关的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中多有出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代王渊《花竹锦鸡图》和清代郎世宁《锦春图》,都是以立于坡石之上的锦鸡喻君子五德。由于鸡有五德,一些作品则专门突出表达禽鸡的五德之一。

  文:鸡+鸡冠花 寓意“官上加官”

清 粤绣潘秋云制官上加冠插屏 高77cm

齐白石 丙戌(1946年)作 《加冠》 立轴 设色纸本96×35.5cm

王雪涛 1981年作 《冠上加冠》 镜心 设色纸本90×67.5cm

  “首戴冠者,文也”。雄鸡鸡冠高耸,加之色泽火红,“冠”与“官”谐音,所以古人常以鸡为题材绘“冠上加官”图,应用在图画、家具、什器,以祝升迁、腾达之意。也有一些艺术家将鸡与鸡冠花组合组成“官上加官”,寓意事业有成,仕途光明,步步高升。齐白石、王大羽、王雪涛均有以此类题材创作的绘画。

  武、勇:双鸡勇斗 体现万物生命力

宋 李嵩《明皇斗鸡图》

明 周之冕《榴实双鸡》

  “足博距者,武也”。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趾高气扬,威武雄壮,故曰“武”。“敌前敢斗者,勇也”。鸡对它的儿女百倍呵护,若是突遇敌袭,母鸡会立即把小鸡护在翅膀底下,高声尖叫,公鸡则会羽毛倒竖,鸣叫迎战,故曰“勇”。从鸡的这些天性中人们受到启发和鼓舞,学习鸡的勇敢善斗。艺术家则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公鸡打架,创作了系列作品,如宋李嵩《明皇斗鸡图》与明周之冕《榴实双鸡》,描绘的就是公鸡涨鼓羽毛、伸长脖颈、怒目相对、决心一拼高下的样貌。

  虽然中国传统向来提倡“以和为贵”,但偶尔的争斗场面也必不可少,斗鸡题材绘画虽然表现的是争斗场景,但体现的却是万物健康旺盛的生命力。图中石榴、蜀葵、萱花等有驱邪寓意的花草,也给整幅画面奠定了吉祥如意、生机勃勃的美好基调。

  仁:双鸡带仔 寓意“五子登科”

  “见食相呼者,仁也”。在动物中,鸡家族之间的挚爱,堪称楷模。公鸡找到虫子后,会呼唤母鸡前来享用。母鸡对子女也关怀备至,常叨着小虫或米粒送到小鸡跟前,看着鸡崽吃食。艺术家也常常以雌雄双鸡带仔的场景表现父慈子孝的家庭伦理,具有教化功能。

宋 佚名 《子母鸡图》 轴 纸本设色 41.9×3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人《画花下将雏》

明 吕纪 《寿祝恒春》

明宣宗《画子母鸡图轴》79.7x57.2cm

(清)居巢《菊下鸡雏轴》121x49cm

  宋人《子母鸡图》、元人《画花下将雏》、明宣宗《画子母鸡图》、明吕纪《寿祝恒春》、清居巢《菊下鸡雏》等均描绘的是母鸡或雌雄双鸡带领雏鸡觅食的场景,母鸡目光慈爱温柔,小鸡则依偎在母亲羽翼下,其乐融融,生动地体现了育幼之情。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清 粉彩五子登科笔筒 高12cm

民国 粉彩五子登科 高26cm

  此外,艺术家也常常表现一只公鸡与五只小鸡在窠(窝)边嬉戏的场景,“窠”与“科”谐音,谓之“五子登科”,表示希望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也是一种良好的祝愿。上海藏家刘益谦以2.8亿购得的明成化鸡缸杯,描绘的就是这一场景,此外,文人所使用的文房工具及摆件也多有此类题材。

  信:鸡鸣枕庇荫子孙“闻鸡起舞”

  “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几千年来,不管酷暑寒冬,晴雨风雪,鸡都守信报晓,从不懈怠、误时,决不偷懒。正是因为有了鸡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而鸡的这种勤奋、准时、守信、守纪、认真负责的好品德,为其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鸡鸣枕

  为了学习鸡的这种美德,民间的许多家长为孩子制作了鸡鸣枕,寓意金鸡报晓、催人早起、珍惜时光等。1958年我国出土了一个东汉鸡鸣枕,枕头造型别致,一边是栩栩如生的鸡头,一边是鸡尾,中间宽厚凹陷,人枕在中间刚好会让鸡头、鸡尾高高翘起,恰似“雄鸡一唱天下白”,故此枕名曰“鸡鸣枕”。 鸡鸣枕上也常常会绣上“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吉利字样,表现出人们渴望生命延续及对后世子孙美好的祝愿。民间传说小孩子睡鸡鸣枕能变得乖巧、聪明;死者枕鸡鸣枕可以使灵魂在鸡鸣中保持清醒和灵敏,且能庇荫子孙“闻鸡起舞”,催人奋进。

  艺术品中鸡的象征含义

  与万物搭配组合 象征美好吉祥

  除了兼具“五德”外,“鸡”因与“吉”谐音,被古人认为是上天降临人间的吉祥物,兆示大吉大利,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将鸡刻在车前,取出入大吉大利之意,鸡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常见的创作题材。

元 锡红芙蓉雉鸡图 葵瓣式盘 故宫博物院藏

清 乾隆 画珐琅锦鸡月季图 鼻烟壶 故宫博物院藏

娄师白 1979年作 大吉大利 立轴 设色纸本136×68cm

  在民间,我们最常见到的鸡类题材绘画是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的吉祥图,因石与“室”谐音、鸡与“吉”谐音,所以雄鸡立于石上寓意“室上大吉”,合府安康,生活富裕。除了与石头搭配之外,鸡与荔枝相组合被称为“大吉大利”;鸡与牡丹、蝴蝶、柿子、在一起则是“富贵大吉”……

  鸡型器物与镇宅年画来辟邪镇妖

三星堆青铜鸡 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馆

鸡首壶

  鸡作为吉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驱邪纳吉,带给人们光明和吉祥。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鸡和鸡血进行驱邪活动。所以在古人的祭祀活动中,鸡是必须有的,除了鸡和鸡血外,古人也常常制作一些青铜“金鸡”、陶鸡、鸡形壶等器物作为礼器祭祀祖先。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鸡以及我们常见的鸡首壶就是此类代表。

掐丝珐琅天鸡尊 清乾隆 通高18.9cm 身长13.4cm 口径4.5cm 故宫博物院藏

清乾隆 铜鎏金嵌宝石天鸡摆件 (一对)高19.5cm

  还有一种鸟负尊形的“天鸡尊”,据《周礼》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其就作为重要礼器用于祭祀,但这类器型经过宋代的复古,直到明清时期才真正发展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故宫所藏的“清乾隆掐丝珐琅天鸡尊”,器型为一天鸡作立身翘首状,背负螭耳尊,足登镂空双轮,长尾下垂,内侧立一铜镀金小天鸡。天鸡是瑞兽,天鸡负尊一方面寓意进宝,同时,天鸡作为吉祥物,其作用之一就是避邪。

桃花坞年画“鸡王镇宅”图

  除了鸡型器物,元旦时节,人们会将鸡画张贴于门上用来驱邪避鬼。虽然唐代以后随着门神的出现,贴画鸡逐渐淡出,但在一些地区,每到农历“清明”时节,农村家家还是要剪红公鸡或贴“鸡王镇宅图”以辟邪。例如桃花坞年画中的“鸡王镇宅”图,画的就是一只口衔毒虫的大公鸡。

  生肖文化中的鸡形象

汉风堂藏 鸡首人身羽人画像砖

清代圆明园鸡生肖

  2017年岁次丁酉,十二生肖中为鸡年。由其鸡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所以它是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类,在汉民族的生肖文化占有特殊的位置。早在汉代,人们就开始将鸡人格化了,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中,便有鸡首人身的守门神。这一时期的鸡首人身多为坐像,是引导亡者灵魂前往阴间世界的神物,具有驱邪的神性职能和升仙的功能。到了唐代,十二辰中的鸡也是鸡首人形,只是这时的鸡首人身多为立像。直到清代圆明园中的十二生肖水钟的鸡生肖造型,也还是鸡首人身,只不过又从立像变成了坐像。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推荐关键字鸡文化鸡缸杯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