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舟:评说艺术品鉴定中的科技辩伪
2016-11-28 15:09:21刘双舟文化法苑
国内外艺术品的鉴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即专家目鉴、科学辩伪与文献佐证。每一种方法都在鉴定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又各有利弊。
科技辩伪是通过对艺术品的化学成分或物理结构方面的分析来进行鉴定的,即利用化学检验、X光透视、显微镜与红外线、紫外线、荧光照明等现代技术开展的鉴定。
目前鉴定书画的技术主要有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光谱分析、显微技术等。通过对书画作品纸张、颜料、墨迹、印章、印泥等材质方面的光谱信息分析来鉴定其成分。运用这些科技手段进行书画方面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对书画作品没有损伤,有利于对艺术品的保护和研究。
在青铜器鉴定方面,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可分析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利用古地磁断代、热释光断代技术可测定铜器范土的年代;利用用X光透视可了解铜器内部的情况和铸造工艺。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曾利用X光透视看到了毛公鼎内垫片的放置情况,从而证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宣王时期的重器。
瓷器鉴定方面主要是利用热释光释放光热的原理检测瓷器的存世年代。在瓷土中硅酸盐的含量、器物的器形、釉色、重量、烧结瓷化的程度都可以采用电脑模写到的方式来仿制作伪,传统的目鉴方式很难辨别,但是采用热释光检测热释光含量就可以较为容易的辨伪。再比如,有些仿冒者在釉面配料中添加一定的元素,让仿品产生老瓷通常具有温润滑腻的橘皮纹釉面,目测很难辨识,通过采用X射线荧光检测釉面可以检测出是否有现代添加成分。
在玉器鉴定方面,通过拉曼光谱检测可以确定古玉的主体矿物、不同类型斑晶及内含包裹体的组成。再比如翡翠,无论伪造得如何逼真,只要经过查尔斯滤色镜的透视便可知晓真假,天然的真翡翠可以透过镜片,肉眼能清楚地观察到其质,而假翡翠由于染色而成,染色剂中所含有的铬成分则无法透过滤色镜片,它的透光度毕竟和真翡翠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区别。目前珠宝、翡翠的鉴定,无论宝石是经过激光注色,还是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处理,分子重新排列过的,都逃不过科学仪器的检测。
通过科学仪器检测进行鉴定虽然是目前较为推崇的一种方法,但是科技检测也有弊端。有些科技检测在采集化验样品的过程中会对艺术品造成损伤;各种的无损检测方式都需要先进设备的支撑,不具有便携性;科技检测结果依赖庞大的数据库进行比对,数据库中没有涵盖进去的部分在检测上就是空白地带;另外,仪器能够给出的只是物理分析后的成分列表,对于艺术品的“人文特征”则仍然需要依赖专家们的“肉眼”评价。因此,科技鉴定主要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被采用的。
(责任编辑:杨晓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