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展览:“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2014-09-10 14:39:28雅昌艺术网专稿
“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4-06-14 - 2014-08-10
展览地点:亚洲艺术中心(北京馆)
介绍:中国当代水墨在新世纪的发展,是在中国社会在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背景中呈现的,它表明中国水墨画已经从传统文人的文化生存方式进入现代生活,通过艺术语言的变革呈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
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水墨,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杂交样态,它是中国水墨画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多种发展道路中的一条路径,水墨艺术走向当代,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开放性过程,中国水墨艺术将继续出现更加多样化的艺术类型和艺术语言。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热潮中,应该全面了解中国当代水墨,观察和研究中国水墨艺术的现代转型。
“当代水墨”的概念出现和使用,是当下中国画坛的一个突出现象,它反映了西方现代艺术引入中国后,中国画内部出现的一种追求“现代”的创新意愿,也反映了中国水墨画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一些重要的国际艺术展览,对中国“当代水墨”从西方当代艺术的角度解读和选择,而非我们通常理解的中国画或当代水墨艺术的范畴,他们所选择的许多作品(包括装置、影像和行为),只是与中国书画有着过于宽泛的视觉关联,最多使人“联想”到中国水墨画的文化与历史传统。这些“当代水墨艺术”的重点通常在于“当代”而非“水墨”,这种以“当代艺术”命名的展览往往忽视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亚洲艺术中心一直主推“新东方精神”概念,主张立足于自身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融合东西方美学理论精髓的当代美学。2014年6月21日,亚洲艺术中心将举办“释放未来: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邀请十八位在当代水墨领域里最具代表性的重要艺术家共同参与,力图从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角度重新解读中国当代水墨,关注全球化潮流中的民族国家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当代变迁。
在参展艺术家中,刘国松、潘公凯先生均是从传统中走向现代,对中国画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刘国松突出了材料的表现与抽象语言的提炼,潘公凯着力于开拓传统中国画笔墨的精神性内涵。谷文达、徐冰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对中国画背后的文化历史进行反思,以多种艺术表现方式阐释了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可能性。蔡小松、刘丹、王天德将中国文人的生活方式加以解构,并且以现代人的理解重新描绘古代文人所喜爱的精神符号——园林、古籍、碑帖等。蓝正辉、郑重宾、秦风、王璜生将水墨的抽象性发挥到极致,仇德树、黄致阳则在色彩的抽象组合中探讨中国绘画中抽象表现的可能性。刘庆和、李津、朱伟、潘信华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现代人对日常生活的超越,其中蕴含的幽默与自嘲,是东方民族的对世俗价值观的戏谑和消解。徐累则以工笔画的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转构成为现代生活的象征和寓言,反映了一批优秀中青年工笔画家的当代转型,并且已经发展成为趋势化的潮流。
上述这些艺术家的工作,与其说是对传统中国画的颠覆,不如说是在现代性视野下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返本归真,他们对中国画的创新实践,表明了他们对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这些艺术家对西方生活和文化的大多具有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中国传统未来走向具有清醒的洞见。他们的艺术探索,是对中国水墨画的视觉重构,并在这一过程中,展开水墨艺术的未来。所谓“释放未来”,意指中国水墨画中蕴含着深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内涵,对于现代社会的文化建构具有重要的资源性能量。当代优秀水墨艺术家的持续性工作,已经极大地扩展了传统水墨画的艺术语言空间,表明了水墨艺术在全球文化未来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深远潜力。展览将呈现出中国当代水墨在全球当代艺术发展中的活跃性,推动当代水墨释放出其特有的中国文化价值,参与建构中国民众的现代性视野。
(责任编辑:王晶)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