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装置多媒体类:徐冰
2014-08-14 15:35:42雅昌艺术网专稿
2014年5月AAC艺术中国月度观察报告之艺术家-装置多媒体类:徐冰
重要艺术活动:
(一)
2014年5月7日晚七时,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举办了艺术家徐冰首次大型个展《徐冰: 变形记》开幕酒会,展期由5月8日起至8月31日止。此次展览由大都会人寿基金会作主要赞助机构,并得其他合作伙伴慷慨支持。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包括《黄金叶书》(2011),《日历》(2000),《小红书》(2000),《汉字的性格》(2012)、《背后的故事》(2014)等,旨在说明变形是怎样标志着一个处理各种意念和手法过程的开端,把熟悉的和陌生的事物相互转化。
《背后的故事》(2014)是为本次展览专门创作的装置作品,从正面远望似王鑑的《仿许道宁山水》,实则背面是由残叶、枯枝和其它废弃物拼叠而成,灯光下,箱子的玻璃表面出现跟毛笔笔迹一样的影子。废弃物的实体是关于当下的确切启示,影子则是对过去的回响,只有在灯箱发亮时才会存在,也许恰恰因应了主题“变形记”,使得被遗弃的物品具有意义。徐冰总能把熟悉的事物转化成陌生的东西,反之亦然,从而向大众解释极为复杂的意念——那就是转变和变形的概念。在这次展览中,观众会看到艺术家如何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媒介来探索变形的概念。
(二)
5月24日“背后的故事”研究展——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在北京中间美术馆举行,本次展出涵盖徐冰大型装置《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以及过去十年间徐冰创作《背后的故事》系列作品的大量文献及研究资料。本展的特殊性在于对一个艺术家的一个系列作品的发展过程进行追踪和研究,在当前繁荣的艺术景象下,正需要这种对作品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背后的故事”是用日用杂物堆积,借由光投射在毛玻璃上,形成看上去美好的传统山水图。表面美好与背后杂物之间的对比,徐冰想提醒人们去了解历史的真相以及背后的故事。另外,在徐冰“背后的故事”作品中我们还发现了光在其中的奥秘,并将其称为“光的绘画”。他通过反复实验,利用干枯植物、麻丝等看似平常的物件,创作出了传统笔墨中的浓墨淡墨、皴法等视觉效果。《背后的故事:富春山居图》便是该系列作品在规模、概念和手法上一次新的推进。
艺术家简介:
徐冰(1955-)祖籍浙江温岭,生于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邀请,做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工作于纽约。曾在美国华盛顿沙可乐国家美术馆、纽约新美术馆、布朗士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捷克国家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曾被邀请参加英国、法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的重要联展。1999年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麦克·阿瑟奖(MAC ARTHUR AWARD)。
作品展示:
徐冰作品
徐冰作品
(责任编辑:杨晓萌)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