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江山恰如美人
2008-07-09 16:35:34雅昌艺术网专稿
安格尔 《泉》
世界上最美丽的女性形象似乎都拥有一条婉约的“S”形曲线——从古希腊的雕塑《米洛的维纳斯》、《胜利女神》,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和丢勒的《夏娃》,再到十九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泉》,概莫能外。严格地说,这是一条反“S”形曲线,始于偏侧一边的头部,中经躯干而终止于单腿承重的脚。这条优雅美妙的曲线并非出自风格上的偶然相似,而是一种美的样式的继承;它们共同源自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列特在《持矛者像》中开创的范例,一种称为“对偶倒列”(contrapposto)的手法,即左右躯体在同一雕像内紧张与松弛非对称的动态平衡,造成人物形象以生动具体的感觉。
显然,这条远非单纯平面图形的“S”形曲线,旨在造就三维立体的具体丰富性。它似乎更适宜于表现女性的妩媚和女体的玲珑起伏(恐怕正是这一原因使我们忘却了它的男性起源),并在本质上带有雕塑的意味。这也就是说,起源于雕塑的古典油画,它的线条始终承袭着一定程度的雕塑的触觉性质,它在区分人物边界的同时,正触摸着她们身体具体而微的体量和温度。与之非常相像的是浮雕中的情形(参见《胜利女神》),其中女神衣纹的线条同时衬映并表述着女神肌肤的温暖与柔软。
正是在类似意义上,十八世纪的艺术理论家贺加斯区分了两种绘画曲线:一种是“波状线”,他称为“美的线条”,通常是平面化的、装饰性的;另一种是所谓的“蛇形线”,他称为“富有魅力的线条”,即贴附在锥形体积上形成的灵活多变线条,如蛇行龙盘之迹,不限于平面而包孕空间。这种如蛇一样贴物潜行的线条既敏感又警觉,随触而安,游刃有余,如出水的衣饰曲线毕露着人物的凹凸细腻,创造了如真的空间幻觉。在贺加斯的心目中,这种“富有魅力”的蛇形线比一般的波状线价值更高,堪称最美的线条。而根据我们的理解,线条之所以有“魅力”,纯粹是笔触沉醉于人物曲线玲珑的魅力所致。这样的描述或许能为古典油画的写实性提供一种崭新的说明:正如敏感的衣饰簇拥着肌肤的凹凸有致,敏感的线条如蛇般体贴着人物体积微妙的起伏而行,状如进行了一次性的探险。在这种意义上,古典油画借助“蛇形线”(和其它手法),便使安徒生童话中子虚乌有的“皇帝的新装”变成了真正的存在:这些貌似寸丝不挂的美妙裸体,事实上都裹胁着由蛇形线编织的新衣,需要一双艺术的慧眼去发现。
正如蛇形线首先是自然本具的形式感那样,当我们用这双慧眼去观照我们置身其中的世界时,我们便会发现一个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奇异形式世界的现身:一棵树,一块卵石,一片被夕阳将它的所有坑洼不平照亮如同一片燃烧的水面的水泥地,一堵掩隐于光影明暗中的土墙,它们都身披着无形的“皇帝的新装”,都流露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告诉我们所在的世界竟是如此的动人,如此的值得我们去亲近。
五十多年前的一天,作为诗人的****在一场大雪中醒来,发现蛇形线使世界改变了模样。他在一首咏雪的词中这样写道:“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令无数英雄竞折腰……”五十年后,一位歌者在一首《英雄美人》的歌中再一次唱起江山美人,然后她说“爱江山更爱美人”,殊不知江山正是美人,恰如美人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江山。
爱美人恰如江山,爱江山恰如美人。这正是我们生命的激情所在。
(责任编辑:苏涛)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