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画廊生态调查--陆洁民访谈
2007-10-23 10:17:52美术焦点
陆洁民,前台湾画廊协会秘书长,现被聘为台湾画廊协会顾问及中国画廊协会筹备委员会顾问,2004年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艺术委员会委员。
夏:台湾的画廊和北京的画廊如何抢资源,有什么优势?
陆:一是画廊经验,开一个画廊需要3-5年的经验,经验里面有包含好几点,第一个:有一个挑选艺术家的经验,有选择艺术家作品好坏的经验,这里面包括他的客人要什么东西;再一个他累积的台湾客户,就是收藏家,主要是收藏家的名单。在北京好多新的画廊都在摸索当中,他还没有更多的VIP的客户。VIP收藏家会定期的向你买作品,而且买的量很大,只有经验久的画廊才会有这样的收藏家。所以画廊的经营超过3-5年是一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它会累计很多经验,累计藏家名单。还有一个经验的累计,包括管理和营销两部分,在新的画廊来讲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在摸索中会积累这些经验,那么台湾的画廊都有营销的经验。
除了VIP客户问题,还有资金,和藏品的问题。我觉得台湾的画廊来北京资金都比较强,并且台湾的画廊开到北京,还是没有放弃台湾自己的大画廊。
夏:台湾的画廊来到北京是否使得它整体的精力分散?
林:他开了分店开拓了别的地区的业务,反而得到的是更多的客户,分散精力的情况是不会的。而且他们都有信的过的人在经营,因为VIP的名单是在画廊老板的手上,或者信的过的人手上.他们都有办法,不会分散精力。拓展业务,相对来说客户也会增加,但是还需要有新的客人,再加上他有一个窗口后,可以把大陆画家拿到台湾来做展览,把台湾的画家拿到大陆来做展览,跨领域的展览,这是画廊开分店的能量。所以北京的画廊以后还会这样去上海开画廊,或去香港开画廊,也不能肯定不会去台湾开画廊,只有这样才可以去开辟更多的市场。
夏:你觉得现在大陆的拍卖公司如何?
林:这个和现在画廊比较多是一个道理,在未来我预测画廊开的比拍卖行还多,只要这块大饼有的分,你也没办法挡,还是会扩大的。但是如果他的扩大速度大于老百姓的审美培养的话,当然有一些拍卖行会生意不好。这样的情况在每一个发展地区都会看到,因为竞争会激烈,竞争就会有被淘汰的。
夏:结合你的经验谈一下,台湾的画廊和大陆的画廊如何达到共赢?
林:共赢这个概念很重要的,我从1999年代表台湾画廊参加艺术博览会的时候,我们就跟艺博会和文化部的人说,大家要组成一个团体,开一个画廊联谊会。做一个高标准,我们一起来经营好艺术品,所谓的仿画假画要防守,这是一个扩大规模的方法。台湾画廊在北京开画廊,也要和北京画廊有合作的关系,以为你唯有共赢才有分享所有的藏家。共赢的基础上也要比较接近的画廊,不然没有办法共赢。
(责任编辑:黄文娟)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