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正文

“断裂”之后,该做什么

2007-08-29 10:17:53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小山

  我想,如果远距离看中国当代文坛,仍然会给人单调灰色的感觉,在风格样式和手法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别。新升代、断裂、70年代后,等等概念仅仅是为了言说的方便,实质上缺乏刚劲的支撑。并不是我对它们没有热情,不是的,我赞赏它们之中有些写作者,甚至敬重他们,然而,这与判断不一是回事。“断裂”丛书这四位作家在文坛已经享有名声,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确立了写作的方向,其中,韩东、鲁羊、朱文由于个人关系,他们的作品我很熟悉,张 的作品读过一些,没有使我特别感动。   韩东以他一贯的文风写了很多中、短篇小说,他的作品有一种坚硬的风骨,这与他选择的个人立场有关,在不短的时间内,他一直被文坛的主流冷落。大家知道文坛层不不穷的怪现象,真正的写作变成了“笨人”的无奈,而那些出镜率高的“名家”,早已与写作失之交臂。因此,韩东会怒气冲冲地说出这种话:如果他们的写作是写作,我们的就不是,如果我们的写作是写作,他们的就不是。这是对的,把写作当做人生态度,而不是谋生手段以及做交易的手段,应该说是崇高的境界。他本人的实践事实上是个很好的注脚。具体而言,韩东的叙事方式稳重而老到,按我的兴趣,喜欢戏剧性,喜欢语言的狂欢,喜欢繁杂和不间断的对立关系。韩东恰恰不来这一套,他冷静,而且尖锐,一是一二是二,笔触总往人性最暗的层面刺戳。他的语言简洁、干净,没有任何铺张,也不做必要的渲染,一定程度上,韩东可以看作这一路子上的优秀代表。   鲁羊迷恋于文字,但是不要误解,鲁羊因此看轻了其它。在他最近的长篇小说《鸣指》中,语言方面的优势达到了顶点,我引用了哈姆雷特那句妙语来评价他,当人家问哈氏在读什么时,哈氏干脆利落地回答:语词。鲁羊的语言包含着很大的浓度,情节、感受、色彩、气氛、人物、思想等等,全都揉杂在一道,许多人告诉我,读他的作品感到吃力,这就对了,如果读鲁羊竟然轻松起来,他知道后没准会觉得痛心。另外,鲁羊的语言是闪烁的和多义的,在当代写作者中,难以找到和他相仿的同类,这当然与他的生活境况一致的,他走在一条绳索上,自己给自己找难题,写作是他检验这道难题的必要的试卷。我读他的中、短篇小说,不满的时候肯定是他在难题面前做退缩状的时候,像他这样,只有一条道走到黑才和他这人彻底吻合。   朱文的机智和自信几乎无人可比,在他不长的写作经历中,很少有人像他这样按自己的信念为导航,一步步到达今天的地位。我听到他的读者对他议论纷纷,说明朱文是个点穴高手,每出一手都准确无误,有的人感到痒就笑,有的人感到痛则哼,还有的人感到窒息便差一点晕过去,除了有时候稍稍的不怎么用心专一,他从不粗制滥造。做个大致估算,在朱文的中、短篇小说中,有三分之二的精品,这是他为当代小说所提供的一份分量不轻的实绩。我期待朱文再接再厉,因为我感觉他是座矿藏丰厚的大矿,不断地开采才是唯一的。至于他的风格,我想不可能固定化,丰富的人就是变幻莫测的人,有谁被我们认定只能如此这般,那么肯定,他是一个你放心大胆地小视他而将来不会让你感到脸红的人。   我说我没特别喜欢张 的作品,而没说他的写作有问题,这是我阅读的习惯而已。每个珍视写作的人都有自己无法更改的特性,他们必须在写作中贯注自己的个人愿望,因而顾及不了他人的感受,假使不这样的话,写作几乎不能坚守。张 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本事,在和风细雨中展开他铺张的场面,弄得有声有色,意味十足,并且,他还有一种类乎于坐禅般的定力,从不动摇和慌乱,紧握属于自己特有的东西,既是特有的,也证明是不可取代的。张 的语言极少夸张,娓娓道来,与他偏爱的题材天衣无缝,但是,有时候他也玩那么一点小小的机巧,譬如悬念啦,惊险啦等等。有批评家把他列为非主流,这是肯定的,如果他有一天成主流了,我不知道我们的文学该是什么样子了。   回过头来,我还得再说一说由“断裂”引发的感想。我说过当代文学的主要色调是单调和灰色,“断裂”的写作者们若要踏上更高一级的台阶,便必须大大地释放创造力和想象力。无一例外的是,这一代人里,想象力基本上与存在本身相平行,生活的原貌过多地呈现出来,成为镜子里的反射,它不需要过多力量去驾驭,只要耐心地一笔笔描画。我并不反对有人去做,而且做得非常深入,但是,不能人人一种模样,都在自己或离自己不远的范围内寻觅,这不是一个选材问题,而是文学的“艺术观”问题,倘若单单把文学当做存在的直观的对应,它在艺术上的生命力就会枯萎。我毫不怀疑他们的才华,而且,我确信他们事实上已经是当代文学的重要支柱,是的,攀登文学的颠峰终究是极其艰难的,当我们被某种可能性所感动,里面已经显现了良好的开端。我希望读到的文学是这样的:存在的一切都可以被拆卸、改装和颠倒,它不是存在原貌的翻版,它是一种与存在不同的存在,它诉之以无穷的想象和充沛的激情,诉之以智慧的能力和语言的难度,诉之以多种多样的风格和样式。然而,对于文学的观念很可能变成进入文学的障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篇短文,文中强调了阅读本身的重要性。撇开那些观念,以及种种言谈和理论,在文学的世界中好好地走一走,看一看。因为观念有可能只是成见,它极容易将我们逼进死角。为什么文学批评普遍地遭人厌倦?原因就是如此,所以,我想力求阅读,力求进入。文学与文学的区别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区别,有时候,人与人的区别比人与猿的区别还大。   2000•11•16

(责任编辑:刘晓琳)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