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当代艺术,从概念到媒介,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家不是遵循线性思维模式,而是以非线性主观想像不断地打破和否定各种各样的规定性。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将限制性和秩序性的概念作为挑战的对象和解构的对象。
尽管有些当代艺术与道德无关,但艺术家还应保持社会的道德责任和人性良知。
今天,艺术涵盖了任何概念和对象的综合,艺术不再把形式的审美与和谐作为主要的表现风格和方法,而是强调文化的跨学科性,使艺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变化,也让艺术的边界愈来愈模糊,面对的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
艺术不仅应传达了个人经验和独立判断,而且还应表达对客观对象相关的文化语境的分析,并由相互对立的词汇构成的现实问题揭出了隐藏其中的矛盾和冲突。
我喜欢艺术家在那种平淡无奇、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揭示出隐藏其中的许多“意义”,尤其是对那些边缘的人或弱势群体及空间的关注和解读。
艺术就像走钢丝一样充满着冒险,这种冒险并非无限度,而是由钢丝连接艺术创作的主体,倘若艺术家不能把握平衡,就会摔下来。其实,这种平衡是整体性的,这正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问题、艺术观念、形式语言的整合。
我不厌恶那种小聪明式的、灵机一动的观念艺术创作,我更喜欢带有社会性的艺术,而且艺术家的观念在相对的时间内保持了持续性和连贯性。
艺术是对社会制度和日常生活的编码和解码,因为它不断地质疑和追问展现了我们的视线往往忽视的社会结构和日常!活层次。
我倾向于独立性的、实践性的艺术批评,即建立在与艺术家和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批评,重塑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与此同时,批评的独立性不仅要摆脱批评屈从商业,还要抵制政治话语的控制,更要有批判意识。
当代艺术“颠覆性”的实践就是对文化的再定位。因此,当代艺术在本质上都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浓厚的政治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