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拍品的荒诞逻辑
2012-03-14 16:43:35京华时报
收藏艺术品,一定要把艺术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艺术思想的独立性,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等,这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前提。市场价格只是一时的,有时也是虚假的,艺术价值才是永恒的、真实的。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在艺术品市场上经常会听到某些人这样的言论,我认为这种狂妄言论是对艺术品收藏的极大侮辱,也将严重损害艺术品市场的正常开展,同时更误导、曲解了对艺术价值和艺术审美的认识。
大家没有看到吗?这些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天价”创高不断,可以说绝大部分价格是幕后黑手炒作出来的。用抬高拍卖价格的手段,吸引投资者、投机者的眼球,把并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甚至还有伪劣作品,炒到天价,是为了再脱手卖出同类作品,获取更大利益。如流水线生产的商品画,就是同题材同内容同形式的“克隆作品”;又如画山水的换换山头,画人物的换换姿势,就是为了讨好市场的媚俗作品,类似现象在美术界普遍存在,市场上流通的数量也巨大,这些印刷复制方式的画作,也被炒作成几百万元的价格。收藏者或投资者如果自己对艺术不去研究,也跟风追高“只卖贵的”,那不是坑人吗?还有,齐白石一幅中堂加一副对联,拍卖到了四个多亿的价格,凭什么?这幅中堂和这副对联原本就不是配对的,有些人偏要讲故事、说来由,把它们硬凑在一起拍卖,作品本身的鉴定依据又靠不住,还不许别人质疑作品的真伪,这不是行业内的“霸王”吗?“只买最贵”就是市场中的骗子言论,用哄抬市场价格的手段来获取小集团的利益。拍卖行的职责就是要用诚信与精良的业务素质服务好市场和藏家,如果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大行其道,我预测这个市场也将不打自倒。
更有甚者,一幅徐悲鸿的《裸女》假作,被其子鉴定为画中人是其亲母的真迹,在北京九歌拍卖行拍出了七千多万元的高价。堂堂拍卖行真的连一张假的不能再假的假画都分辨不出吗?还要串通徐家后人联合造假,欺骗市场和投资者,为什么呢?利益!又应了那句“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似乎让人出了高价买进,作品也有价值了,荒唐啊!最近我和几位国内大企业家闲聊艺术品市场,谈到此事件时,他们不无担忧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混乱状况,正因为九歌拍卖行的此类行为,这些大企业真正进入艺术品市场要延后若干年。
所以,我们真正爱好艺术品收藏的人,不能被市场价格所忽悠。对艺术品的价值,自身一定要有研究,我还是说那句老话“感性认识,理性收藏”,坚持学术收藏的理念。收藏艺术品,一定要把艺术价值放在首要位置,作品的个性化语言、风格,艺术思想的独立性,艺术家的创作态度等等,这才是考量作品是否有价值的前提。市场价格只是一时的,有时也是虚假的,艺术价值才是永恒的、真实的。
艺术品收藏是一种需要经济支撑的精神乐趣,其本义还在挖掘暂时价格被低估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如赵无极、吴冠中的作品,过去一段时期曾经在国内的市场上,人们认识不够,价格也不太高。但是,现在拥有他们的作品,已经是高端人士文化品位的象征。因此,只有学会了艺术品的价值分析,才会在艺术品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市场价格是不能替代艺术价值的。
(责任编辑:郭志霞)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