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正文

现代图像艺术(五)

2010-06-07 11:37:48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龙憙祖

        相关链接:现代图像艺术(一)

                           现代图像艺术(二)

                           现代图像艺术(三)

                           现代图像艺术(四)

  科技与艺术融合为一的新视觉

  如前所述,对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不能只着眼于二者之间表现式态的相似和终极目标的同一,出画家画科学题材,或者科学家有艺术功底等等,这只接触到问题的表面层次。我们要重视的是这二者的结合。有的论著对此持审慎态度。A.苏霍金说:“有时科学和艺术以某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它们相互结合,密不可分。这时,可以说它们有统一起来的可能性,甚至有这种必然性。”(重点号为笔者所加)⑳更多的著作只认为这二者是“同一棵文化之树上结出的两只硕果”,或者“同一河流中两支分叉”,等等。

  现在,现实地展开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新的艺术文化现象,就是透过一些科学摄影图像,我们看到科学与艺术完全河流,真正融合了,二者从历史上一分为二,到今天合二而一,它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科学图像也是艺术图像,艺术图像也是科学图像,这是亘古未有之奇观,也是撼人心魄之新景。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科学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新的文化景观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它的现实根据是什么?很明显,这决非偶然,而有着时代的必然和现实的根据。在科学技术方面,经过农业社会手工时代和工业社会机械时代以后,开始从常温向低温、高温、超高温,从中速向低速、高速、超高速,从中观向微观、大尺度空间的宏观以至天体宇宙发展,这就要求有全新的先进的实验条件和管策手段,而人的思维,特别是感觉器官的感知功能终究有限,人不可能直接进入超高速、超高温、裂变领域,不可能进入微小粒子以至人的体内,因而,便要借助与摄影、摄像,而摄影、摄像又借助与现代高新科技,于是高速摄影、显微摄影、遥感摄影、红外线摄影、X射线摄影便相继诞生。

  另一方面,由于科学研究范围无限宽广,由此,人类艺术审美和知觉范围也无限扩展,从宏观到微观,天体星云,火星月球、海洋深处、地壳内部、人体内脏以至原子轨迹,都是以求真为目的,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也是以求美为目的,进行艺术审美的对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怎么办?去求真,去求美,真与美合一,美与真同生,我们岂不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了吗?

  让我们看看二者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先说天体宇宙:自古以来,人类仰望天空,浮想联翩(文中是“连”),发挥最大的想象力,作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描绘,然而,从来也没有人亲临其境,看看月球是什么模样。60年代,人类开始了征服太空的壮举,先是阿波罗宇宙飞船10号,由施塔弗、塞南和杨格驾驶,环月球飞行时,拍摄下了地球自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奇观。施塔弗激动地用无线电向休斯敦地面控制中心说:“查理,我们刚刚看到地球升起,那真是庄严伟大的景象!”美国《生活》杂志这样评述这张照片:“漩涡似的云层包围着一团球体,以及发出萤色光辉的海洋,其中蕴藏着一切已知的生命。21接着阿波罗宇宙飞船11号,于1969年胜利完成历史性行动——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万年来的梦想。宇航员阿姆斯庄拍摄了他的同伴艾德琳在月球上行走的照片,阿姆斯庄称之为人类所跨越的最伟大的一步。有趣的是阿姆斯庄拍照时的身影和月球车也在艾德琳的头盔面罩上映现着,这不也是镜像吗?是的,但它比委拉斯贵支的《镜前的维纳斯》、毕加索的《镜前少女》这些名画名作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文献价值、审美价值不知高出多少倍;这是摄影家的工作照、被摄者的纪念照抑或两个人历史性地登上月球的新闻照片、考察月球的科学照片吗?是,都是,但是,它更是一帧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科学照片,也是一张具有科学价值、文献价值的艺术照片。

  再看微观世界,这里同样是科学研究的圣地,也是艺术审美的圣地。物质内部隐藏着的,从来没有人窥视过的结构、色泽、组织、状态,是那么色彩斑斓,那么仪态万千。《E—已内酰醅在偏极光中的结晶状》仿佛宇宙大爆炸,晶体悬浮着,在空中废物,又仿佛是一幅名家抽象画,看着让人眼花缭乱,变化莫测。《月球岩石薄切片的显微照相》,尽管我们并不具备多少地质分析知识,仍然能为这块陌生星球上取得的样品切片的美的形态感到激动不已。《在偏极光中环已酮肟的结晶照片》、《一种马兜铃树枝的横断面的显微照片》、《一个半导体集成线路的片断干涉反差显微照片》等等,这些物质细部和内部的本真图像,一点也不掺杂经验界、人情味的成分,可是它却和我们的认知和感情相通。它的结构多样统一,色彩和谐悦目,是纯客观的自然之美、科学之美,也是被我们理解、欣赏的创造之美、艺术之美。《眼底照相——在视神经网膜部位处的隐窝》、《头颅骨眼窝部位部位的X光薄层照相》、《鲤鱼腮的染色显微切片照片》、《冲击波的瞬间》、《肥皂泡破裂时的瞬间——曝光时间30毫微妙》(即30万分之秒)《角珊瑚上的毛足虫——地中海海底摄影》等等22,分别显示在科学摄影中的显微摄影、X光摄影、全息摄影、海底水下摄影、高速摄影等领域里,在为科学研究提供的实证照片及扩大了人类的知识领域,也扩充了摄影的艺术表现范围,给人类提供了崭新的审美领域、前无古人的审美体验。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科学照片,数瑞典摄影家兰纳特·尼尔逊拍摄的胎儿照片。几千年前苏格拉底提出了“了解自己”的哲理问题,其实不仅哲理方面,即如生理方面,人对自己的了解都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对人体各部位、对人的胚胎发展历史作科学研究,尼尔逊亲自动手制作了很多新的仪器装置,发明了不少新的拍摄技术技巧。他花了整整十年工夫,拍摄了一组令人赞叹激赏的胎儿在母体内成长过程的照片,这是尼尔逊对生命奥秘无可比拟而又极富创造性的贡献,也是他对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上所作出的史无前例的杰出贡献。图中这个已生长了16个星期,看起来像是一个发育完全的胎儿,其实生长还不足6英尺。不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我们终于为看到了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人之初”的真实图像,在科学上它令人赞叹,在艺术上它令人赞美,尼尔逊获得有摄影领域里诺贝尔美誉的巴纳克奖是当之无愧的。摄影图像的网络和触角伸向自然、社会、人的一切方面、一切领域,它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能,它“垂丽天之象……铺地理之形……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尔。”23这实际上是农业社会手工时代对其之后的工业社会机械时代图像艺术的想象中的情景;它有逾画工之妙,无待锦匠之奇,它的特点是以机械手段撷取不加“外饰”的“自然”,这个自然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大自然的自然,又是不加雕饰的自然,因而是既真又美的艺术途径。

  新一轮图像科技和艺术的革命

  1981年8月,索尼公司首先公布了玛维卡(Mavica)以CCD(电荷耦合器件)为“感光”元件,以软磁盘为记录介质的新型静态视频照相机和摄像机,初次构成了对存在的100多年以卤化银作为感光纪录材料的挑战。时隔不久,柯达公司研制的数码摄影系统(DCS)是数码摄影、设想的突破性进展。与之相关连配套在印刷传输上起重要作用的:①图像扫描仪(对非数码图像如银盐系统的底片、照片、印刷品上的图像进行处理使之转变为数码图像);②电子打印机(对储存在光盘中的图像不用暗房及药液锄地,以最快速度干净利落地制作出不同规格且具有丰富的影纹、层次和鲜艳的色彩、色调的黑白或彩色照片);③照相光盘、应用软件和电子计算机相结合(文中是“接”)对图像进行随心所欲的处理。今后的数码图像处理再也不用按手工工具、手工劳动的方式“苦炼基本功”了。“弹指一挥间”就可以进行放大、缩小、叠加、分解、添加、删除、变色、色调、正像转负像,负像转正像,虚变实,实变虚都轻而易举地得以实现。过去虚夸的豪言壮语“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已成为笑柄,但对于电子数码图像来说,“不怕做不出来,就怕想不出来”倒真的成了事实。同时,当代高新科技也向图像艺术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首先是人才培育问题,纪实和创意两方面对摄制创作人才提出了高素质的要求;从法制、规范角度说,还要对纪实、创意作出新的界定和管理,否则“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搞得真假莫辨,虚实不分,使之人既失去对纪实摄的信赖,也失去创意的性质。24

  现代高新科技的发展,电子时代(亦称之为“后工业社会”;托夫勒称之为“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称之为“信息经济社会”,最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告又以“知识经济时代”命名)的来临,使图像摄制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工具逐步向电子(数码)工具转换,图像创制将真正进入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境地,图像中不论静态还是动态,不论摄影还是摄影及电脑图像,运用更广泛及它囊括了精英和大众、高雅和通俗、纪实和创意两种类型的图像艺术,将成为主流的主导型的社会艺术文化,不论在网络上,还是在其它传播系统以及社会生活中,诞生才一百几十年的现代图像将同存在了几十万年的语言(声音符号)、几千年的文字(文字符号)25,一起鼎足而立,并驾齐驱,共同建构新时代、新世纪的新艺术和新的人类文明。

        相关链接:现代图像艺术(一)

                           现代图像艺术(二)

                           现代图像艺术(三)

                           现代图像艺术(四)

  科技与艺术融合为一的新视觉

  注释:

  20[苏]苏霍金著《艺术与科学》,第291页,三联书店。

  21The Best of LIFE,TIME—TIFE picture Collection。

  22《科学摄影》,德国斯图加特外交协会。

  23刘勰著《文心雕龙》·《原道》,第1页,新文化出版社。

  24参见拙文《论图像文化艺术学》,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第74页。

  25参见[苏]B·A伊斯特林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苏涛)

推荐关键字图像摄影

相关文章

作品推荐

展览推荐

拍卖预展

202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安徽省艺观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30年12月31日
预展地点:安徽省芜湖市萧瀚美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十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30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北京盈昌当代书画专场拍卖
北京盈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预展时间:2022年3月21日-27日
预展地点:北京盈昌网拍

官网推荐

拍卖指数

比上一拍卖季:↓24%当前指数:5,717
国画400指数

每日最新

每周热点

  1. 1 艺术品消费“吃快餐”,远离了傲慢还
  2. 2 守护诚信 致力传承,雅昌鉴证备案以领
  3. 3 央视3·15曝光疯狂的翡翠直播间:古玩
  4. 4 张大千剧迹《仿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睽
  5. 5 “写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对话--孙家
  6. 6 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 | 重要大理国铜
  7. 7 Poly-Online丨“春意”上线——中国
  8. 8 XR技术与艺术创作融合的元宇宙虚拟
  9. 9 专稿 | 是什么成就了加埃塔诺·佩谢
  10. 10 艺术号·专栏 | 陈履生:画中的少数

排行榜

论坛/博客热点

推荐视频

业务合作: 010-80451148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0451148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
  • 艺术头条App
    艺术头条App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