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讨论】宋庄艺术论坛微信探讨:“神曲”——康羽林剑峰 主题:“神曲”——康羽林剑峰 时间:2015年4月28日晚9时至11时 论坛主持:杨毅达 整理:王心鹤 杨毅达: 各位群友晚上好:宋庄艺术论坛微信探…
【讨论】宋庄艺术论坛微信探讨:“神曲”——康羽林剑峰
主题:“神曲”——康羽林剑峰
时间:2015年4月28日晚9时至11时
论坛主持:杨毅达
整理:王心鹤
杨毅达:
各位群友晚上好:宋庄艺术论坛微信探讨(第四十二期)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晚上的主题:“神曲”——康羽林剑峰
杨毅达:
在前一期探讨艺术家锈墨吕宗平之后,本期我们将再次推出康羽和林剑峰两位艺术家。本期两位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用魔幻的艺术手法解读时代的经典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
“神曲”承担着从神到人之间的桥梁作用。
本期主题:神曲——康羽林剑峰
主持:杨毅达
杨毅达
5月9号下午3时,将在北京梅地亚艺术中心将为两位艺术家主办联展,欢迎大家届时光临指导!
杨毅达:原本是邀请伊灵老师主持,因为微信支付,直到今天下午才办理好,十分感谢@伊灵老师
杨毅达:
《神曲》来自意大利诗人但丁的一首诗歌,作为中世纪时期思想界的一盏明灯,照亮并引导了中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神曲》起到了将神引入到人的桥梁作用。
伊灵
我刚才发了两位艺术家的资料就是希望大家对他们有个了解。我特别想听到这个群里的大家有没有新的评论。
杨毅达:
@绿橙紫是的,在沟通学中有这么一个理论:同一个物体分为A、B、C三个部分,A代表物体的原件,C代表我们头脑中对于物体原件的认知;而B则是从A到C所认知的一个过程。所以,作为物体的原件,我们总总是将其看成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C才是一个真正的物体。因为他得到了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的人越多,就越能够达成一种共识。《神曲》就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绿橙紫:是一双眼不足以观察世界?还是人的内心变幻需要两双眼来传达?
杨毅达:
但是在其作品中,康羽创造性的画上两双眼睛:眼睛一直被视为人类心灵的窗户,是我们心灵与大自然沟通的窗口,是人类灵魂出入的地方。@绿橙紫
伊灵:@杨毅达,确实是因为这些兄弟,我平生最讨厌银行排队!何况这些天又瞎忙。
杨毅达:
一双眼睛是上天所赐予给我们的。那么人类如果有两双眼睛似乎意味着什么呢?这里就是值得我们对于艺术家康羽老师作品的理解与期待了。
伊灵:
我想听听画家本人对自己的画想法。
杨毅达:
@伊灵老师好,您和康羽老师、林剑峰老师都是多年的朋友,您可以和大家介绍一下。
杨毅达:
康羽老师是北京人,而且是二环以内胡同里出生的北京人,在宋庄的艺术家很多,但属于北京籍的宋庄艺术家则不多,文化、环境、地域等的不同从而也构成了康羽老师的艺术风格和不同的创作思维。
绿橙紫:
林剑峰作品奇幻,让人眼花缭乱。
伊灵:
刚才的资料就是最好的介绍。
杨毅达:
@绿橙紫眼花缭乱只是我们的幻象而已。
康羽:
@伊灵你了解我,你先说吧。
伊灵:
微信论坛还是不如面对面的谈,慢很多,有点说不到点子上。
伊灵:
关键是我不知道现在有哪些人在看。
杨毅达:
很多人在潜水,您就直接说好了
俪菏
仓颉两双眼睛@杨毅达
康羽:
老伊灵先说,哥们儿多少年了,了解。
伊灵:
杨毅达好!确实是微信论坛我不太习惯,可能是我比较落后了,希望有其他的艺术家对康羽、林剑峰的画看了以后有新的想法,这个很重要。如果都是重复就没有必要了另外只是我一个人在说还不如让我写两篇文章就完了。
杨毅达:
@俪菏是的,因为仓颉的两双眼睛,所以鬼神都惧了。
绿橙紫:
@杨毅达也许生命本身就是幻象,我们都生活在幻象之中,两位画家表达了一种生命的真相。
伊灵:
我不知道别人想针对的问题,我觉得只有当别人的问题出来的时候我才可以谈,谈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我觉得没有必要,我也想不起来一些生活上的小事情。
杨毅达:
在早期艺术创作中,康羽以挪用艺术史中的图像、构成,让巴洛克的叛逆风格以及大师拉斐尔,雷诺阿,鲁本斯,克里姆特直接呈现他内心的气氛。
陈玉胜
但丁的《神曲》做为欧洲古典主义顶峰之作,描述了人类因罪恶使世界极其堕落败坏,列出了"七宗罪",即: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淫荡、贪食。是灵界第一大魔头撒旦的代表,在《圣经》启示录中有描述:『启示录12章3节』天上又现出异象来,有一条大红龙,七头十角,七头上戴着七个冠冕。七头龙就是七宗罪的代表。人类艺术描述的就是两个方面,人与神VS人与魔。神曲,神化,魔幻、都是此类心性的表达,是灵界的选边站队。康羽老师的作品,不仅在两双眼睛,更在于人物背景中飞舞的精灵符号。
俪菏:
人兽同体有意思。
杨毅达:
在东方神话故事中,最出名、最厉害的是二郎神,但他只有三只眼,这是所谓的天目。而四只眼睛据康羽老师介绍:则源于我国古代皇帝对外派出的四方使者。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使者代表着皇帝的眼睛。
伊灵:我觉得陈玉胜老师说的特别好,我觉得康宇早期的作品在画名著的经典之前画了很多跟《山海经》有关的人与动物互相穿插的画,这一批画还是他后来的。
俪菏:人与动物是两位的共通点,一个从古到今的迷惑心智的题材。
杨毅达:
陈玉胜老师,就是崔建后面这样的符合吧
杨毅达:
@俪菏是的,这是他们的共通点,但是迷惑心志的并不是作品,而是从作品中散发出来的信息。
九根针:
精神分析学对“灵魂”认识的成长过程经历了:弗洛伊德——荣格——方迪这三个阶段。这三个人对灵魂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理性意识的对立面,他认为潜意识与个人童年经验、性本能、以及社会成长经历有关。而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不是个人经验,而是“祖先脑”、“集体脑”或称“太古自我”更精确一些,包括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而方迪不同,方迪称人的潜意识为“伊德”是宇宙虚空能量。也就是说意识分析到最后与人几乎无关,意识的本性是虚空,是宇宙的。也即精神分析学对人大脑中潜意识的认识经历了:“个体脑”、“祖先脑”(也可称集体脑)、“宇宙脑”这三个阶段。
方迪的“象”、“伊德”、“虚空”等概念是立足于宇宙的本体来研究人的潜意识的,已经接近了完美。他的理论与老子、墨子的学说有天然的、不言自明的融通性,这个是我最感兴趣的。
奥利瓦认为,西方艺术对“图像库”资源的处理大部分是弗洛伊德式的(个体脑),还没到进入到荣格的“祖先脑”阶段,所以他提出了超前卫。而我认为方迪意义上的(宇宙脑)西方当代艺术还没有出现。在荣格的祖先脑(或集体脑)对图像库的“使用”意义上,从农业社会转型过来的中国人对祖先脑的“使用”(我在此处借用了你的“使用”概念)有很大的优越性,在对“宇宙脑”的“使用”上中国人的优越性就更强了。
未来二十年内,中国当代艺术必将全面超越和完胜西方国家,这个是无须去证明和预言的,十年后这个结果很快就能被我们慢慢感觉到。
陈玉胜:
@杨毅达提出的仓颉四只眼睛的描述非常关键。两眼看世界,两眼看灵界,这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消失。就是"祭司",什么是祭司?什么是祭祀?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太知道了,但艺术家们却毫无察觉的承担了这个职务。今天再次见到两个艺术家的通灵之作。
九根针:
上文是我昨天和王轶琼的微信谈话内容(未完成),因谈到荣格,今天伊灵老师又谈到《山海经》,所以我发出来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
陈玉胜:
崔健背景的标识是一个灵界的标识。@杨毅达
陈玉胜:
但我与崔的合照,可不是灵界标识。
杨毅达:
@陈玉胜谢谢,四只眼睛的来历已经被您阐述出来,我们现今社会的确很多人不知道了。
陈玉胜:
每个人都有四只眼睛,尤其是艺术家,属灵的眼睛要格外敏感。
伊灵:
早期康宇的画带有黑白灰的颜色现在更加明确了红绿色调,林剑锋早期也是比较沉闷的色调最近也开始亮起来,我希望大家关注这一点,就是说早期表达个人的生活压抑情感比较多现在超越自我对社会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阐述与描绘。
费明珠:
每天有一个时段,对一个人物、一个作品专题的介绍。但详细思考后,转天每人给予一段话评价的机会。然后可以议论、辨论……其它时段征寻主题和形式,仅供参考。
杨毅达:
@九根针谢谢,这些很有参考价值,对于精神,对于灵魂,我们一直在追寻与探讨之中。
绿橙紫:
@陈玉胜不通灵不成艺术家。
伊灵:
这两个画家在生活当中也有共同的倾向性他们都喜欢小孩,喜欢小孩的玩具、游戏,对朋友也非常热情广交益友,喜欢喝酒,我不知道喝酒是不是对人的灵感有更多的启示。
杨毅达:
@绿橙紫是的,通灵很重要。
杨毅达@费明珠晚上好。
伊灵:
康宇喜欢养动物,养猫、鸟、鹦鹉、青蛙,以前开过餐厅十二生肖都有,都是生活中他特别了解的形象,所以画的特别地道。早期还画过人与动物或者动物之间的杂交变异的形象也是特别有意思的。这张我的肖像画就是康宇画的在我过生日的时候给我的,他那时候就是把人与动物穿插在一块的。呵呵···因为我是属牛的所以有两只犄角但是从耳朵里面伸出来了。
俪菏:
上古的动物大概如此。
杨毅达:
@伊灵喜欢小孩和动物是康羽和林剑峰两位老师的特性,同时也是一种童真与淳朴之味。
俪菏:
与孩子在一起,不容易丢失灵性
杨毅达:
@伊灵在您家见过,但今天才知道是康羽老师画的。
伊灵:
他们两个还有共同的特点,相处起来很开心,他们很幽默不会轻易把自己的痛苦显露出来。
林剑锋
伊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拿林剑锋的手机说几句话,我们在喝酒,我们都是宋庄的一批艺术家,我们是懒惰的人在自己空间里过安逸的日子,我们这种安逸是命运里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扛了很多年···
绿橙紫:
@伊灵孩子有灵性,动物有灵性,画家有灵性,所以相互喜爱。
陈玉胜:
@绿橙紫正是国外对灵界灵异的认识与描述非常丰富和真实,这个常常被我们误解为有丰富的想象力,对照国内的神话创作,那就真是"神话",瞎诌胡编。不着边际。望两位老师心怀敬畏,用心体察天地之道,所谓通灵,就是能听到夷希微的声音,看到大象之形,夜半创作常常有神来一笔或灵感一闪,最高境界的艺术创作绝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表达的是生命,是生命中的永恒。
林剑锋:
刚才断了,我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宋庄,是一群走丢了的孩子。我们都有一个梦想走到一起,变成朋友。我们用自己的孤独、努力在诉说一个故事,我们写给身边的朋友听的,这是一种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在做一个文化的传递,希望我们的后代在传递里面感受到我们对祖先的认可并且会有一点点影响,我觉得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杨毅达:
康羽将皇帝派出四方的使者幻化为人的四只眼睛,而体恤民情,来洞察万物,以古籍《山海经》的异兽和西方古典艺术中的经典名作以及现实中的名人来作为表现对象。
杨毅达:
@绿橙紫有灵性才有生命
俪菏:
灵界始终存在我们的世界,只是维度不同,不一定用眼睛去捕捉
俪菏:
神话是对曾经存在过的事件的记录
杨毅达:
@俪菏眼睛只能看到一个假象,真实的是我们研究所无法看到的。
康羽:@俪菏说的对贊同。
俪菏:
所以我可以把眼睛理解为幻觉。
俪菏:
大千世界,眼睛获得的信息有限
王晟芦:
对啊,存在我们身边,只是不是以物质形式存在的
俪菏:
如果把显像构成的虚像研究一下不错的。
杨毅达:
正如@陈玉胜老师所言,提出的仓颉四只眼睛的描述非常关键。两眼看世界,两眼看灵界,这是世界上一个古老的职业,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消失。就是"祭司",什么是祭司?什么是祭祀?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太知道了,但艺术家们却毫无察觉的承担了这个职务。今天再次见到两个艺术家的通灵之作。
陈玉胜:
@俪菏“心明眼亮”这个成语,讲的就是属灵的眼睛。而并不是指肉眼来讲。肉眼是鼠目寸光的。神话其实分解开为神的话,也就是"神"说的"话",或神说过的话与神正在说的话。而不是神话故事。
俪菏:
@陈玉胜是的,向外透视的眼睛的工作原理。
九根针:
绘画应该让材料自己说话,而不是使用材料、利用材料替你说话。所以任何使用材料画出图像来叙事,或者使用材料“作迹”使之产生肌理的行为都是现代主义的,与后现代主义无关。
杨毅达:
@陈玉胜是的,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灵性问题
俪菏:带来光明的唯一人体功能。
九根针:
只要是用图像来叙事,或者让画面以作迹为目的让画面产生各种肌理,都不是真绘画,与绘画无关。
伊灵:
我还是希望听到大家多谈谈他们的画。
俪菏:
迷阵很有趣,人的头,动物身体。
伊灵:
当然一谈到画就会上升为谈宗教,这样就会没完没了。
俪菏:
更能表达现代人的困惑。
陈玉胜:
康、林两位老师触碰了生命最敏感的神经,这是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题材很平常,很平面而且平淡,但在众人皆看见而又众人皆沒看见之中,表达了对当今这个世界混乱无序而且无知的担忧。
杨毅达:
康羽老师的作品其色彩是素静的,他给我们提供一个简单而祥和的世界。这也许是他喜欢小孩和动物有所关联。而异兽、名作等融而为一,从而形成一个荒诞的世界,在这素静的色彩世界里平添一个又一个的波澜。
九根针:
画远古与当代文化混搭的各种图像叙事,那是画文学插图或者是时尚插画,与我们要讨论的绘画本体无关。
绿橙紫:
@九根针以您先前的理论,两位画家越过了个体脑、祖先脑、直接用宇宙脑绘画了。
九根针:
@绿橙紫,宇宙脑是不可以使用具象图像资源的。
俪菏:
林剑锋的人兽同体更有童话色彩
杨毅达:
林剑峰的绘画也呈现出的是人兽同体、人妖变异,所幻化出的离奇、怪诞、诡谲的图景,充满野性的张狂,带着神奇的魔幻色彩,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朴朔迷离,他就象一位善变的魔术师布下层层的迷阵,令人惊奇,诱人追寻,催人解惑。(陶永白语)
俪菏:
人与自然的融合。
杨毅达:
林剑峰和康羽虽然同是画成人兽同体、人妖变异,但两者之间在表现手法上和色彩构成上是有不同的,康羽的素静,而林剑峰的艳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杨毅达:
@俪菏是的,这种融合很是重要
王亚龙:
题材的选择应该多些真诚,忌讳讨巧的题材。
绿橙紫:
@杨毅达是够迷阵的,看进去出不来。
九根针:
他们运用了大量神话、童话和当代时尚寓言的图像资源进行混搭,所以是个体脑+祖先脑(或集体脑)的方式,还不是宇宙脑。
宇宙脑必须要面对材料和媒介语言本身的问题,也即要像一个炼金术士一样去思索万物。
九根针:
吕宗平的作品有宇宙脑的感觉,他是一个好的案例。
杨毅达:
在沟通学中有这么一个理论:同一个物体分为A、B、C三个部分,A代表物体的原件,C代表我们头脑中对于物体原件的认知;而B则是从A到C所认知的一个过程。所以,作为物体的原件,我们总总是将其看成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C才是一个真正的物体。因为他得到了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的人越多,就越能够达成一种共识。
绿橙紫:
@九根针感谢赐教!
杨毅达:
当我们面对康羽和林剑峰两位老师的作品时,其作品只是三部分中的第一部分A;
九根针:
所有回避材料和媒介语言本身问题的绘画都与绘画本体无关,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供大家参考。
伊灵:
自然界花朵的颜色是丰富的,人类的大脑是丰富的,为什么要给他们洗成单一呢?
俪菏:
有一点感受上的显著不同:一个反映内心感受更多(内视觉),一个观察外部世界更多(外视觉)
王亚龙:
对于题材的的选择,嫁接的做法会削弱主题与灵魂的表现力,主观迎合对作品的表达深度会减弱
陈玉胜:
@俪菏内视觉与外视觉的归纳很到位。
杨毅达:
背后隐含着神秘事物;又似乎又在表明如此亲近大师他内心的崇敬和调侃?还是能够看穿我们自己的灵魂?正如@俪菏有一点感受上的显著不同:一个反映内心感受更多(内视觉),一个观察外部世界更多(外视觉)此刻是一个B的过程;
绿橙紫:
@俪菏好角度!
九根针:
绘画要表达“心象”,这个“心象”不一定必须要表达成一种理论图解或者图像叙事,那只是插图,与绘画无关。
王轶琼
康羽的色彩和造型系统在大宋艺术系统里是另类的,他注重造型的决心让他的作品里有遗韵,这种意蕴也可以是这个表达,就是意义在作品的背后,所有的故事都是表皮。这个好玩。
杨毅达:
C是回归到我们的一个认识的本体问题,这个本体如果产生了共鸣,那么他就会释放出更多的信息和能量。
杨毅达:
@王轶琼谢谢来自威尼斯的问候。
俪菏:
两位都是深刻的艺术家
九根针:
“微微信神”是“集体脑”向“宇宙脑”过渡的之间形态,是过渡体。是“扶箕”和“笔仙”的当代微话语的放电形态,扶箕和笔仙是传统“放电体”,放电体的特征正是你说的掏空(释放、搬运)大脑中的物质,“微微信神”其实就是当代“放电体”。
杨毅达:
@陈玉胜,您总结的两眼看世界,两眼看灵界也很重要
王轶琼:
我此时在威尼斯正在和康羽干同样的事情,这种行为和这个城市的任何东西并没有发生冲突,但画面的故事和冲突存在。正如康羽的作品多数解构和重组了以往的著作,但并没有直接伤害它们,这就是艺术家需要做的事情。
九根针:
其实画家画表达形象或心象,不一定就必须要使用画布、颜料和笔,或笔墨纸砚,像王轶琼那样用微信文字一样可以表达形象。
王轶琼:
艺术是启发和震撼,特别是对心灵,“破坏”的行为和举动就显得简单粗暴了。
安里
艺术世界中,本体的确反映主体,从画作能看到两位画家主体的一些相似性,他们纯真而且非常细腻,喜欢美好,所以画的从容,在探索技法的同时来表达自己。
伊灵:
让画画的画画,喝酒的喝酒,论谈的论谈,我要睡了,祝大家开心!
王轶琼:
林剑锋的画太有意思了,是神话,神画。每个物件都是灵活的,灵活用在此处特别合适。
林剑峰:
感谢杨毅达!感谢伊灵大哥!感谢取有参与论坛老师哥们!
王轶琼:
早睡早起,身体喝酒好,@伊灵,但灵异事件都是在夜里三四点钟,所以宋庄夜里人很少,但我会在这个时候出去转转。
王轶琼:
我的这个形象和剑峰的画意有一段姻缘,就是都是从心灵出发,演化出的语言。
安里:
晚上好,打字的确好慢,哈哈,我是来胡说八道的,呵呵,我不是画家,但是我要画很可能要从接近康羽妖宴系列的路子走过。雷诺阿,鲁本斯,安格尔,提香都是在视觉和技法上感染力超强的,体验他们,然后化而与心是我需要经历的。
杨毅达:
@安里谢谢您!雷诺阿,鲁本斯,安格尔,提香都是在视觉和技法上感染力超强的,体验他们,然后化而与心是我需要经历的。而这个经历很是重要
绿橙紫:
@王轶琼您的威尼斯之行系列和林剑峰作品真有异曲同工之处:超越时空、超越人神鬼兽。
杨毅达:
今天晚上感谢大家的参与,今天晚上最让人感动的是@伊灵老师特意办了一张卡来参与这期论坛。这种认知程度的人越多,那么其作品所传递出来的信息量也就越多。这就是艺术的本身,而但丁的《神曲》则正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与时代产生了一个共鸣,今晚我们以《神曲》作为主题,来为艺术家康羽、林剑峰进行探讨,也的确是一个抛砖引玉,希望隐藏于艺术家作品中的一些信息得以释放,从而引起大家的共鸣。再次感谢大家的参与。
王心鹤
第八期宋庄艺术论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业务合作: 010-84599636-852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459963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