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作品只有和时代脉搏紧紧相连,它才有它真正的生命力。” ——赵延年,1999 赵延年 考察和研究赵延年的艺术人生,就离不开20世纪100年来的中国社会激变的时代图景,离不开他的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 正如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不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而…
“艺术作品只有和时代脉搏紧紧相连,它才有它真正的生命力。”
——赵延年,1999
赵延年
考察和研究赵延年的艺术人生,就离不开20世纪100年来的中国社会激变的时代图景,离不开他的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
正如中国进入近代社会,不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而是外力的作用一样,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也并不是历时千余年的中国传统复制木刻印刷术的发展和延伸,而是随着西方现代美术教育体制的引入,西方创作木刻的推介及社会变革思想的激荡而发生的。
民国初年,中国历史上处在一个离乱动荡的剧变时代,此时,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回国执教于浙江二级师范(1911年),并于1916年执教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首次开设了木刻学习内容的乐石社。自画、自刻、自印出版了线装本《乐石集》、《木板画集》。时隔10余年后,中国第一个公立艺术学府——杭州国立艺术院的部分学生在左联文艺创作思想和西欧创作木刻作品的影响下,开始了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特别是表现劳苦大众饥寒交迫的生活为主题的木刻创作,全国各地的木刻版画团体如雨后春笋,相继建立。“它开辟了中国艺术史上前所未有的新篇章,关注劳动群众的生活,并通过表现他们的生活苦难对旧社会提出控诉,这在过去是罕见的”。从而使这样一种新艺术创作态度和面貌得以对中国画坛的颓废之风产生一种强大的冲击,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以鲁迅先生为导师引领的新兴木刻运动。
赵延年先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走上了木刻创作的道路,并矢志不渝,持刀向木,坚持艺术以真诚之心为社会、为人民,在版画领域耕耘近80个春秋,取得了杰出的艺术成就,为国内外所称誉。
赵延年先生出生于苏州。他的曾祖父赵景贤道光二年中为举人,官至盐运总管。赵延年的祖父赵滨彦历任江南制造局总办、山东巡抚。赵延年父亲赵之騵,曾任职财政部盐务署、河南潶河盐务分局局长等职。以这样一个家庭背景来看,赵延年是出生在一个家族殷实富足又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环境。由于父亲工作经常变动,少年时期赵延年就随父亲辗转苏州、湖州、潶河、上海等地,这些经历对他的视野和个性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正如赵延年先生自己所言:“全家随父同去潶河,余时年7岁。在潶河半年有余,看到河南黄土地带的镇及农村的生活,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不同地域中国百姓的贫困而艰辛生活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记忆,也成为他日后木刻创作中关注社会底层贫苦百姓,表现劳动人民心声的动因之一。1938年,14岁的赵延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高级艺术科学习,跟随刘海粟表弟学习素描,接受了严格的写实基本功训练。入学第二年,赵延年先生偶然在学校里看到香港出版的刊物上刊有一幅表现抗日的黑白木刻版画,他被这幅极为强烈的黑白木刻作品所表现的抗日斗争的精神所震撼。强烈的黑白对比和奔逸的刀触之美深深地感染了赵延年,在他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和共鸣,自此,他就迷恋上黑白木刻创作,木刻竟成为他日后为之倾心而治学毕生的艺术课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业务合作: 010-84599636-852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459963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