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导言:赵振川只画西部山水,这是“未尽的事业”。 赵振川一直在坚守,“我没有背叛传统、没有放弃传统、没有矮化传统”。 赵振川说:“绘画要有生活”……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杰出的革新派画家、大西北美术的…
导言:赵振川只画西部山水,这是“未尽的事业”。
赵振川一直在坚守,“我没有背叛传统、没有放弃传统、没有矮化传统”。
赵振川说:“绘画要有生活”……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杰出的革新派画家、大西北美术的开拓者、长安画派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赵望云之子,赵振川忠诚于父亲遗志,多年笔耕不辍,将长安画派精神发扬之外,更塑造了西北山水新容,成为当代画坛的悍将。
三岁的赵振川赵季平
赵振川、赵季平与父亲赵望云、母亲杨素芳合影。1971年
与师兄方济众、徐庶之在一起1980年
与师兄黄胄、方济众在一起 1982年
陪陸俨少先生参观乾陵1983年
陪李可染先生参观河山画会的展览1988年
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1994年
西北风
1994年3月,赵振川五十周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赵振川画展》,这距1961年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诸位先生在北京举办的引发轰动的《国画习作展》三十三年,那次的西北风成就了“长安画派”。而这次,正当艺术界即将“遗忘”了西北画坛之时,赵振川携几百余张展示西北山水的画作来了。引大咖们纷纷感慨“西北风刮起来了”。
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张仃先生在研讨会上发言:“我很高兴,这西北风吹起来了。最近这几年西安的,长安画派的,很多人在动摇,想放弃笔墨,这笔墨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是不能放弃的。振川这一点我觉得很好,没有被这种新潮冲昏头脑,而是踏踏实实地在作基本功。这次展览,我认为很成功,主要是刮起了西北风,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很兴奋。我希望理论界,好好的就振川这次画,再吹吹西北风,把我们中国山水画的正风扶起来,西北风就是正风。”
“那次带了四百多张画,挑了一百多张展出。”赵振川回忆说:“当时张仃、关山月等老先生们都来捧场。我知道不仅因为我的画,他们是冲着我父亲。父亲之前对他们的好,他们都记得。黄胄是看着我长大的,那次展览他都激动哭了。张仃先生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长安画派后继有人》。”
戈壁春居 152cmx83cm 1990年
白杨沟写景138cmx69cm1990年
紫阳小城 68cmx68cm 1999年
陕南五子山写景180cm×98cm1991年
安塞初雪 180cmx98cm 1991年
好大雪 179cmx98cm 1995年
著名画家黄胄是赵望云的得意弟子,比赵振川大20岁。他在1944年入赵门习画,当时赵振川刚出生不久,赵振川的记忆中“黄胄总爱穿三接头的皮鞋,经常抱着我玩。父亲的几个学生各有其才,他是才气和勤奋都最突出的一个。”
当时黄胄在研讨会上激动地说:“我们小师弟的展览的确很轰动,很有出息,何海霞说了一句:振川跳出来了。有自己的风格,整个效果不错,这一点很不容易。并且得到了我认识、见到的一些专家和前辈的好评。这和振川有些天才、但主要还是和他的辛勤耕耘分不开。今天,有这么多老前辈,这么多的理论家,这么多的朋友参加这个展览。我很高兴。”
赵振川的西北山水堂堂正正,却又充溢中国儒家的“中庸”气质。有很大的格局,同时又亲切质朴充满感情。展览上有幅作品极受专家学者们关注,是新疆写生的《戈壁春居》,这幅画非常厚,也很有空灵,色和墨结合起来,既有力量,又有气势,有一些西方绘画色彩。另外,又不失传统的章法布局。这张作品也是赵振川自己很满意的,同时,还有《好大雪》 等小尺幅画作,也受到大家喜爱。
1994年这次展览是赵振川艺术生涯上的一个重要拐点,有着承上启下作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业务合作: 010-84599636-852 bjb@artron.net 责任编辑: 程立雪010-84599636-852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18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5]1282-139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